第四十三章 李德章走了(三)
靈棚搭在院內靠西牆,是四根立柱綁四根橫木。
頂上搭葦簾且垂在兩側,若下雨可用塑料布覆蓋棺木,棺木沾水不吉。
棺材擺放在兩個長條板凳上,用於支撐和抬高棺材。
大頭朝東,大頭前擺放供桌。
「靈位」、「照死燈」、「衣飯罐」和「倒頭撈飯」橫擺在供桌上。
「照死燈」要保證長明不滅,需要經常添油。
「衣飯罐」也要頓頓供奉,不要讓死者在家最後幾天餓著了。
棺頭地下擺著一排溜出喪棒,裹著帶穗的麻紙。
出喪棒前放一個黑色二號盔,供停靈期間燒紙用,叫「陰陽盆」,也稱「老盆」。
盆內燒的紙有兩種,一種是早晚「點紙」,是孝子賢孫們一早一晚的固定儀式。
點紙期間,一般由妻子或女兒或姐妹等,邊哭邊訴說著死者的豐功偉績。
也訴說著自己的思念,叫「哭靈」。
這是個技術活,拿腔作調,言之有物,聲淚俱下。
後世有冒充孝子專門掙這個錢的,若其祖上有靈,會不會跳出來掐死這些假的孝子賢孫。
另外一種就是前來弔孝的要在棺前行個禮,家人要叩謝且陪同燒紙。
老盆要在棺材起行時,由代東的陰陽先生將「老盆」放在長子頭上繞一圈摔碎在棺前,稱之為「摔盆」。
出喪是個繁瑣的事情,需要專業人員來操持。
口肯板升就有一位有名的陰陽先生,大名王得用。
身兼陰陽先生、代東、紙紮匠人和鼓匠聯繫人等一系列職位。
請了他以後,批殃、擇日子(出殯吉日)、紙紮、鼓匠、宴席安排等工作一人包辦了。
主家極為省事兒。
代東就是代替東家做大部分工作,婚喪嫁娶都離不開。
這個年代的代東還是極為負責的。
後世有些代東利用權力,指定紙紮、鼓匠和宴席原材料等,收取回扣。
甚至有一位代東,親叔伯兄弟是做豆腐。
村裡的事宴用量較大,因不會給他回扣,一直沒有做起來。
第二天早上,李德財就出現到了王得用家裡,原來兩個人關係就很好。
李德財甚至粗通陰陽,倒是有共同語言,兩人聊了幾句,王得用就上工了。
「批殃」需要專業人員操作,就是擬一份「出喪榜」。
相當於死者的個人簡介加孝子賢孫加出殯日期加一些忌諱等。
王得用在一整塊兒白麻紙上按照舊日書寫方法,從上到下,從右到左這樣寫道。
亡靈之人,故先(因其母健在,不得用「顯」)考李府太公諱德章,享年(50≤60歲用「世年」,60≤70歲用「享年」,70≤80歲用「耋年」或「壽年」)六十復二歲之喪榜,生於民國六年八月六日吉時,故於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二(陰曆)申時,駕鶴西行,安然自去。
子:李虎虎、李龍龍、李三虎,
侄:李拴拴、李江江、李二拴、李勇勇、李勤勤、李小拴」
(上榜的孝子賢孫需五服以內,李來勇等已出五服,故不上榜,五服之意最早源於喪禮。)
今擇於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九吉日出殯,土葬於老墳父親膝下,靈柩大行諱忌兔、羊、豬屬相,自行相避。」
公元一九七八年十月十三。
關於出殯日期的擬定,李之重讓父親請教了王得用。
按照他講,人在剛日(奇數)死,應選在柔日(偶數)下葬。
柔日死,應選在剛日下葬,剛日、柔日要配合好才行。
否則,不吉。
當然更細一些還要考慮死者的生辰八字,更要考慮妨和質的對象。
這裡的「妨和質」意為衝撞和帶來厄運。
所以一定要問清楚直系親屬的屬相,避免誤傷。
也有請不起陰陽先生的,講「瞎漢看的個三六九,不用陰陽往出走」。
寫好的白麻紙要貼在一塊兒舊篇篇上,稱之為「殃葬板子」。
然後用一根木楔子釘在大門外的土牆上,木楔上掛紅繩,繩上挽碎麻紙條。
同時大門兩側掛起的還有招魂幡。
是陰陽先生用麻紙粘連剪刀鉸制而成。
展開高約兩米,直徑四十公分,呈雲紋桶狀。
左右各有飄帶一條,上寫「金童前引路乘龍東去,玉女送西方駕鶴西遊」。
招魂幡每個字紙的形狀都有要求。
男的用圓形,女的用方形,意為男為陽、為天,故用圓形;女為陰、為地,故用方形。
男招魂幡最後一個字的下端要剪成尖形凸形,女招魂幡最後一個字的下端要剪為凹形。
大門牆邊立著一顆砍好的柳樹,柳樹上掛著引魂幡,那是出殯時引領魂魄到墓地的。
「破孝」是自己家事,孝布是白洋布。
按照遠近親疏家人(同姓)和親戚等關係不同,給這些上門吊謁的扯成大小不同的布塊兒,讓他們按照習俗自行縫製穿戴。
兒子戴斜角孝帽,帽子訂麻,稱之為「披麻」,戴重孝,白衣白褲白鞋腰束麻繩。
女兒和兒媳披髮,頂褡頭(出殯時由婆家或娘家來收頭,一般是一整塊兒面料,變相送禮,擺在明處,擔心「黑地兒辱(辱沒之意)了暗財」),麻繩束腰,也戴重孝。
侄輩戴平角孝帽,孫輩戴紅色「柿花(長兩三公分寬六七毫米的兩根彩色布條組成的十字)」孝帽,外甥戴藍色「柿花」。
李三虎今年九歲,和李之重同歲大三個月。
父親的過世對他影響不大,活著的時候也沒給過他一個好頭臉。
反而家裡一下來了這麼多人,他很興奮。
這幾天除了大人的哭聲有些煩,其餘都不錯,吃的也好了,還有一身全新的白衣服。
還有不少小夥伴一起玩,更是不用去學校了。
他不知道這身白衣服實在是借不到和他尺寸相近的,才勉為其難做了一身。
這也是一個悲傷的故事。
余者都是借的,孝服都是套在衣服外面的,所以做得都比較肥大,方便穿脫。
「報孝」就是由子或侄兒身穿孝服,手拿「出喪棒」到親戚家知會一聲。
第一時間需要知會的是主子家,即上邦姑舅。
可是上邦姑舅沒有,也就是李之重奶奶這邊沒有侄兒。
子嗣不繼沒有因為她的遠嫁而改變。
不知道老太太會不會因為家裡沒有來人感到傷心,那就不用通知了。
需要通知的外村親戚就只有李德財的兩個妹妹和兩個閨女了。
最遠的閨女李桃桃在山腳下做媳婦,由李虎虎去通知。
鄰村的李桂花(李虎虎大姑)由李龍龍去通知。
回來后再去隔壁村通知李三桃(李虎虎三姐)和李梅梅(李虎虎二姑)。
她們姑侄女兒在一個村。
同姓大岱村三爺爺家的二兒子由李來勇去報孝,三兒子在讀大學,有些遠,就算了。
李德財讓李之重寫了一封信給大兒子,能不能回來看他自己。
李之重家裡忽然擠了起來。
大姑和二姑各領著一個孩子在報孝當日就趕來了,和奶奶住在一起。
大岱的七叔也來了,住在李之重父母這屋。
七叔一輩子沒成家,是個溫順和煦的好人,個子不高,臉色黑紅,老是笑眯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