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五章 李德章走了(五)
傍晚還有一個群體活動,叫「點紙」。
需要孝子賢孫和外嫁女們全部參與,點完紙就可以開飯了。
親戚們一般都坐在家裡。
炕上擺的是炕桌,一米見方,地下是長條桌凳。
正屋正席那是給主家(上邦姑舅)準備的。
雖然李家上邦姑舅沒人,但正席還需設置,由家裡長輩或有名望的人來坐。
正席設置常常會困擾代東和不少人家,比如死者父親續弦再娶且老漢弦斷了不止一次,那就會給後輩兒孫造成了極大地困擾,加上幾幫人互不相讓,葬禮會變成一場鬧劇。
村親都坐在帆布搭成的棚里。
飯桌椅也是長條桌凳代替,是從學校借來的。
一桌六人,分坐兩邊。
除了桌椅,包括鍋、碗、瓢、盆、勺、筷、盔、籠、屜等都是借的。
甚至孝衣孝褲都是借的,只孝帽不會借,有替人戴孝的嫌疑。
農村辦事宴,大廚都是鄉廚。
說白就是比別人做的多一些罷了。
要說質量可沒什麼質量,當然質量還取決於主家的食材。
晚飯是豆芽粉湯炸油糕,管飽。
不過村人還是要臉面的,適可而止。
要是真的放開吃,主家準備的那些東西肯定不夠。
不過沒完沒了的吃要被人笑話的。
笑話的目的也是維護群體利益。
婚喪嫁娶各種事宴,明天可能就到你家。
不過孩子們才不管這些,使勁造。
有的被大人活生生拖走了,這都是親戚家的。
村親一般一戶就來一個人,畢竟大家都不容易。
上檔次的大事宴,廚房分葷素兩個。
因為只有一個硬菜(農村把葷菜稱呼為硬菜),廚房也就只有一個。
代東的王得用把端盤的、洗碗的和做飯的幫忙人等召集到一起。
開了一個小會,強調了一下紀律。
要求廚工保證飯菜質量。
炸糕要熱和軟,湯不要太稀了太咸了,豆芽不得有生豆味兒。
要求端盤的及時上菜和湯糕。
端盤時不得吸煙,以免煙灰落入飯菜。
不得咳嗽,眼觀六路,不得與客人有碰撞,以免污了客人的衣服。
手腳麻利,及時收拾吃完的碗筷。
更不許偷吃盤裡的飯食。
本地有個歇後語「王小二端盤子了——忍受不住肉丸子了」。
可見肉食的珍貴和紀律的重要性。
要求洗碗的做到及時清洗,碗筷乾淨,最少要淘一遍。
這個年代幫忙的做不好代東是會罵的。
而且大家基本會聽,畢竟關乎面子。
端盤和洗碗的基本是同姓家人。
做在前吃在後,和主家是同心的。
廚工一般是幫忙,畢竟一個村就那麼幾個做飯好的。
這些人往往和王得用也算搭檔,指揮起來容易了很多。
再說,像廚工和代東及家人長輩。
事宴前專門由主家請吃過,商量工作細節。
事宴后還要請這些人吃一頓,叫「謝人」。
符合此地「前請后叫」的規矩,所以大家做起來都很用心。
按照規矩,上菜前帶東的要說幾句。
只聽王得用拖著調喊道。
「客人們,請注意,好宴席,馬上開,先上中筷,後上冷盤,再看看客人們的穿戴……」
接著對客人大肆表揚。
代東的就得這樣,在取得下屬相助的前提下,也要尋求客人的認同。
接著端盤的先用肩頭藍白條紋相間的新抹布抹了桌子。
放了一把五顏六色長短不一的筷子,那是各家借來的。
再端上唯一的冷盤黃豆芽,盤子也是豁溝打牙(盤沿參差不齊)。
當然也是這幫食客自己啃得,說不上就是哪個食客家借的。
再抱上一捧慘如盤子的碗過來。
炸糕用盤端出,熱氣騰騰的。
好的炸糕相互之間已經很難分清你我了。
軟糯的相互糾纏到了一起,當然由於油的浸潤還是能分得開。
湯是用二號盔端出來的,一桌一盔,放一把勺子,自給自足。
臨上桌撒一把干芫荽在湯里。
這也是李之重最煩的環節,兩輩子不吃芫荽。
桌子邊一下人聲低了少了許多。
大家都在專註豆芽粉湯油糕,那是一年裡難得一見的美食。
饕鬄是必須的,飯食以肉眼可見的速度往下走。
兩大碗稠湯加四五個成人巴掌大小的油糕,夾幾筷子豆芽。
大人們停了下來,只有六七分飽。
孩子們吃這麼多就差不多了,然後退席讓等候的入席。
豆芽油糕粉湯不停地上,勺子不落地是常態。
聰明的吃貨喝粉湯要趕第一鍋。
第一鍋有燉肉的湯做底,加上粉條豆腐熬制時間長,味道濃郁口感鮮香。
往後就是不停地加水加粉條豆腐,熬煮時間短且肉湯消耗殆盡,味道差之千里。
李之重就屬於老饕級。
從家拿了一個小盔,在二姐的幫忙下,打包帶回一盔子湯和五六個油糕一盤豆芽。
是他和奶奶專享的。
李之重的奶奶雖然對這個大兒子是傷透了心,咋說也是兒子。
李德章過世第二天她去看了看。
坐在靈前哭了兩聲,自覺無趣,罵了幾句就再沒過去。
依舊是那個堅強的老太太。
晚上湯糕過後,「送行」活動即將開始。
李德財讓文哥過來幫忙,把生產隊的大膠車套了出來。
給送行的女人們準備的。
如果要是有鼓匠的話,由鼓匠打頭渲染氣氛,沒有就需要女人們賣力表演了。
領頭的是二女婿高亮亮。
手舉一丈多長細木棍一根,木棍頂端挽一米左右細鐵絲。
鐵絲末端捆綁蘋果大小棉花團一個,蘸滿麻油點燃走在最前面。
助手拎著一個裝油小桶跟在旁邊。
大女婿秦瞻園手捧靈位緊跟在後。
一眾孝子賢孫手拿出喪棒呈二縱隊默默前行。
最後是大膠車,女人們哭聲震天,文哥緊拽著韁繩,防止馬受驚發狂。
送行路線是過廟院繞村半圈兒送至村外西北向。
按照後天八卦圖,乾位在西北,意為死者魂魄歸天了。
一行人在女人們的哭聲中到了目的地。
將靈位焚化,再把準備好的吃食潑撒一番。
這是為賄賂野鬼準備的,防止死者魂魄受辱。
扔掉息了的火球,一行人默默地繞圈回歸,不走重複路。
送行回來后,宵夜前會在代東王得用的主持下如約召開。
首先審議了各項開支的費用,逐級分攤,吵鬧哭喊中最終也定了下來。
女婿們偷雞選的是二哥李拴住家,得益於二嫂性格開朗,為人大度,商量結果是抓一隻公雞給他們加菜。
一眾近親鬧哄哄中享受著宵夜席這不多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