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隋亂:功名誤(41)
第91章 隋亂:功名誤(41)
遼東城已經被染作了血紅色,一半是大隋將士的血,一半是高句麗守軍的血。城頭的高句麗戰旗依然豎立著,沒有人能預料它還將豎立多久。以勇悍聞名的王仁恭將軍帶左武衛衝上去了,又被亂石砸了下來。以睿智著稱的宇文述將軍使出了聲東擊西,圍三缺一,詐援騙城等種種手段,依然沒有讓高句麗人放棄抵抗。
進攻者爬上城頭,被砍落下來。防禦者探出腦袋,被射成刺蝟。敵我雙方在招降與受撫這個遊戲玩得無可再玩時,終於各自使出了全力。一幕幕血與火的悲劇每天都在城牆外上演,每天都重複著同樣的故事。
慢慢地,李旭發現自己開始變得麻木。袍澤在城牆下戰死,他不再像起初見到時那樣憤怒。敵軍被弩箭從城牆上射下來,他也不再像剛上戰場時那麼激動。死亡和廝殺好像成了生活中的一部分,每天都能碰見,再也沒什麼新奇。
有時候,他忽然覺得那些戰死的袍澤就像地里的莊稼,說不定某一天,他們還會從泥土中爬出來。這個想法讓他感到很害怕,甚至懷疑自己最近是不是因為遭遇事情太多了,因而迷失了心智。但看過周圍同伴的表現,李旭終於放下心來。因為長時間的戰鬥而「發瘋」的,不只是他一個,很多人都開始不正常,只是各自的表現不同而已。
王元通的表現是反覆翻看一本已經卷了頁的《易經》,經他研究,各種情況都表明,高句麗守軍都支持不過這個月下旬。至於中原的易經到了遼東會不會因為水土不服而失效,就無從得知了。
秦子嬰的表現是反覆研究採用什麼戰術能儘快毀掉遼東城,雖然以他的職位根本沒有向各位大將軍提議的機會。但這並不妨礙他和李世民兩個每天在地面上勾勾劃劃。在他的計劃里,高句麗人已經被屠了三次,守將乙支文慧被剁成了肉餡,扔到河水裡餵魚。而魚都不屑吃這個無恥傢伙的肉,只有烏龜才不嫌其腌臢。
武士彟消磨時間的方式則是和士兵們賭錢,賭皇帝陛下會不會准許高句麗守將第五次投降。宇文述將軍這次拒絕對方投降,強攻其城的舉動已經被主張招撫的文臣們告到了皇帝陛下那,只是陛下的聖旨還沒有返回來。
皇帝陛下的旨意姍姍來遲,他亦忍無可忍,允許諸軍強攻。但是,雨季也跟著聖旨到來而到來,將遼東大地變得一片泥濘。
五月中,遼東開始下雨。淅淅瀝瀝的雨水一開始就沒有收尾的時候,潮濕的天氣讓床弩和投石車的威力大打折扣,沒有兩種攻城利器的支持,府兵們訓練再精,在強攻中也占不到上風。
攻守雙方不約而同地將戰鬥停了下來。一邊讓將士們養精蓄銳,一邊等待著晴天的到來。雙方將領都明白,彼此的士氣都到了崩潰的邊緣。能否將遼東城攻克或守住,就看天晴后雙方的第一次交手。
「不如挖開大梁河,它距離遼東北牆不到二里!」望著越來越寬的遼河支流大梁河,秦子嬰小聲向眾人提醒。
這是個兩個月前曾經被尚書右丞劉士龍否決過的辦法,但那是兩個月前,大夥當時對高句麗人的信譽還沒有徹底絕望。如今,除了少數幾個文臣外,大隋上下都不再懷疑敵軍死戰到底的決心。
護糧軍中除了劉弘基外,眾人都人微言輕,沒有向大將軍們進言的資格。劉弘基耐不過大夥的請求,帶著秦子嬰寫出的詳細攻城方略去拜會了宇文述將軍。他去了一整天,最後黑著臉回了軍營。
「皇上已經從望海頓北返,十天後到達。陛下有令,在他到來之前,不準對遼東城做任何攻擊!」劉弘基將秦子嬰的攻城方案扔到了桌案上,恨恨地說道。
在路上被淋了些雨,因此大隋皇帝陛下的臉色有些難看。但這並不妨礙他向群臣表達自己的憤怒,或者說,青白的臉色讓他的天威更增了些難以預測的感覺。
十二位大將軍面面相覷,百萬大軍耗時兩個半月,卻沒拿下敵國第一座城池。不用皇帝陛下指責,大夥都無法推諉自己失職。況且此戰還有數十國使節、王子在旁邊觀摩,大隋朝的臉面,到此已經被大夥丟光了。
左翊衛大將軍宇文述低著頭,不願說一個字。十二衛大將軍以他的資歷最老,也以他跟皇帝陛下的關係最近,平素大夥都唯其馬首是瞻,他今天變成了啞巴,其他將領跟沒有了說話的勇氣。一個個目光盯著靴子尖兒,彷彿那上面寫著破敵良策了般。
「怎麼了,怎麼都不說話。難道朕不在的時候,你們的喉嚨都被高句麗刺客給割斷了么?」楊廣見眾人不肯吱聲,心頭火氣更大,瞪圓了眼睛怒斥。
遼東的戰事真讓人心煩,本來自己在望海頓玩得很開心的,以為在海邊渡過了這個亮麗的夏天,就能聽見高句麗臣服的消息。沒想到高句麗人的抵抗意志這麼強,更沒想到離開了自己,諸位將領連仗都不會打了。
「咳咳,啟稟萬歲,微臣有本啟奏!」尚書右丞劉世龍見眾人都不肯接皇帝的茬,心裡有些發虛。以善意安撫遼東百姓,是他和幾個當朝名士給皇帝提的建議。高句麗守將三番五次玩假投降拖延戰機,也是在他的「縱容」下才縷縷獲得成功。如果武將們突然把責任推過來,恐怕自己前程不保。與其坐以待斃,不如主動出擊,把矛盾轉移到別的地方。
「有話就說,你咳嗽什麼。難道朕的軍中沒藥給你吃么?」楊廣狠狠瞪了劉世龍一眼,不客氣地責罵道。
『劉世龍是個窩囊廢,滿朝大臣不是窩囊廢的沒幾個。早知道當皇帝這麼麻煩,朕何苦跟人搶這份差事!』大隋皇帝陛下怒氣沖沖地想。但後悔葯沒地方買去,既然自己把皇帝寶座坐了,就得擔這份責任。
「微臣以為,遼東城城高池深,易守難攻,我軍久困堅城之下,未必是福!」劉世龍紅著臉躬身,低聲啟奏。
「嗤,城牆高大,難道比建康城的城牆還高,大梁河比揚子江還深么?」楊廣鼻子里嗤了一聲,以極其惡劣的態度打斷了劉世龍的說辭。「我軍久困堅城之下,怎麼困的,為什麼彈丸之地也拿不下來。當朕沒領過兵,不知道如何攻城么?」
劉世龍被楊廣連珠箭般提問憋得面紅耳赤,喘息了好半天,才哆嗦著答道:「臣不敢,臣只是覺得,再這麼耗下去,徒勞無益!」
「劉卿是想勸朕退兵吧,這兩年,難道劉卿一直沒上過朝么?」楊廣拖長了聲音,冷冷地質問。
朝中大部分文官本來不贊成攻打遼東,高句麗彈丸小國,掃平了它,未必能增添大國威風。一旦用兵失利,反而讓國家在周邊剛剛建設起來的威信受到損失。但黃門侍郎裴矩提議要打,皇上自己也堅持,大夥只好順著皇上的意思來。
劉世龍在出兵之前向不敢皇帝諫言,眼下大軍稍受挫折即生退意。前後態度的變化,未免有些太快。楊廣的質問一出口,不但武將們覺得氣憤,文官們看著劉世龍也覺得扎眼,一瞬間,御帳里就熱鬧了起來。 「萬歲,臣以為,劉大人的諫言純屬推卸責任。」右翊衛大將軍於仲文上前一步,大聲說道。「我等每佔上風,高句麗即請降。而劉大人則以仁義之名,阻我等繼續攻擊。大軍勞師無功,皆因於此。望萬歲撤去劉大人遼東慰撫使之職,允許我等自行攻擊。高句麗已經力窮,遼東指日可下!」
「於大人這話可謂虧心!」劉世龍當即冷了臉,大聲反駁道。「自五月初五致五月十七,爾等強攻遼東城十餘日,皆無成效。本撫慰在旁未置一詞,怎敢擔攻城不利之責!」
「從三月拖到五月,師老兵疲,士卒早無鬥志,自然攻不下一所堅城。若我軍趁遼河大勝之機冒死強攻,恐怕非但遼東城早已易手,烏骨、國內二城亦不在話下!」於仲文怒氣沖沖地拆穿劉世龍的狡辯之詞。
他亦是征戰多年的老將,軍中資格僅次於宇文述。臨出兵遼東前,他就曾建議皇帝陛下兵貴神速,奇兵閃擊。但這個建議被群臣們在庭議中給否決了。文臣們均以為大隋此番伐遼,是仁義之師,要麼不發兵,要麼就堂堂正正地出擊。而皇帝陛下剛好喜歡陳兵百萬,齊頭並進的氣勢,所以不願意以詭道取勝。
打仗不是遊山玩水,不能講排場。戰場上更沒有什麼仁義道德可言,能擊敗敵人的戰術都是好戰術。於仲文不止一次向皇帝陛下進言,每次都被文官們引經據典地駁回來。當年周武王伐紂時是怎麼著,大禹伐有苗時是如何堂堂正正,不戰而屈人之兵。文臣們有五帝三皇時代的戰例為佐證,而皇帝陛下的夢想也是成為與五帝三皇一樣的千古明君。武將的話,他們根本聽不進去。
眾將軍見於仲文和劉世龍當場吵了起來,紛紛上前幫忙。所有武將都認為久攻遼東不下,是被以劉世龍為首的幾個迂腐文臣拖了後腿。文官們雖然對劉世龍心中不滿,卻也不能替人受過,立刻抱起團來指摘武將們的無能。一時間,御帳里亂成了一鍋粥,眾臣你說你的道理,我說我的證據,比鄉間趕集還熱鬧。
「夠了!」楊廣越聽越窩火,抬腳把御案踢飛了出去。奏摺、文書、紙張、筆墨,亂紛紛飛起來,灑得到處都是。
眾吵鬧的大臣們見到飛在半空的御案,已經知道楊廣給氣急了。趕緊整隊站好,同時躬身賠罪:「我等一時情急,御前失禮,請陛下責罰!」
「責罰,朕責怎敢責罰你們!你們,你們眼裡還有朕這個皇帝么?」楊廣手指著眾人,氣得渾身上下哆哆嗦嗦。
當皇帝是件吃力不討好的勾當,你看這滿朝文武濟濟一堂,有幾個心思在為國事而謀。不是謀其自身的權位,就是謀其家族利益。再不就是武將抱團,文臣結黨。總之,沒一個好東西。他今天召集群臣議事,本曾想議出個合適的攻城方案。被大夥如此一鬧,最初的想法早就忘了。只覺得委屈,憤懣,連眼淚都差點流了下來。
「臣,臣等知罪!」眾臣見把皇帝陛下氣成了這個樣子,同聲告罪。當今陛下不是柔弱之人,他如果真氣壞了,早晚會讓惹他生氣的人掉腦袋。大夥能讓他順順氣,還是讓他先順順氣得好。
「平遼之後,該找幾個人來收拾了,否則他們也太不把朕放在眼裡!」楊廣心中暗暗地想,目光從眾人臉上掠來掠去,彷彿在找一個合適人選。
文武百官噤若寒蟬,偌大個御帳內,只剩下了沉重的呼吸聲。皇上發怒了,皇上要殺人,每個人都意識到了這一點,所以,每個人都儘力不與楊廣的目光接觸,以免做了這個出頭的椽子。
看到大夥這副模樣,楊廣心頭怒火更勝。「怎麼不說話了」他大聲質問,「剛才你們不是嚷嚷得挺歡么,繼續啊」。如果有人塞給他一把劍,他恨不得把所有人的腦袋都割下來,「吵啊,吵啊,看高句麗人會不會被你們的吐沫淹死!看各國使節欣賞不欣賞你們的雄辯之才!」
「陛下息怒,臣等無能,有負君恩,甘受陛下責罰」右光祿大夫楊文思出列躬身,向楊廣承認錯誤。「遼東戰事,皆臣無能所致,罪不可赦,願陛下削臣之爵,以謝天下。」
「算了,朕今天不想追究!」楊廣見眾臣開始服軟,無奈地擺了擺手,說道。繼位之後,自己殺過高穎、賀若弼等不識時務的重臣,因此落下了個好殺之名。但平心而論,自己對這幫臣子還是滿寬厚的,幾個犯了大錯的臣子都被自己寬宏的心胸給包容了。可這幫傢伙卻一二再,再二三地觸犯朕的逆鱗!
文武們以目互視,都暗道楊文思會做人。先前的戰事,與他關係不大。眼下他卻主動承擔了攻遼不利的責任,皇帝陛下即便找替罪羊,也不能找到這個老好人頭上。事情過後,還會覺得他體諒君心。而百官們也不得不念他今天為大夥出頭這個人情,將來在官場上少不得用人情還了他。
「萬歲,臣倒有一計,可迅速攻克眼前堅城!」駙馬督尉宇文士及一直沒參與雙方爭執,此刻見大夥都平靜了下來,終於找到了機會,上前進言。
「說,你有什麼辦法?」楊廣長喘了一口氣,追問。文武滿朝,終於找到一個務正業的,這讓他心裡多少感到一點安慰。
「高元小丑,縷犯我大隋天威。陛下寬容,一再給他改過自新的機會,不肯全力攻之,他卻欺陛下心存善念,以怨報德!」宇文士及開口,即把怒火引向高句麗方面,順帶把前段時間戰事不利責任上升到天朝寬容,蠻夷無恥的道義高度。以多年從政經驗,他認為當今皇帝陛下是個性情中人。只要你能得了他的歡心,偶爾犯些過失,他不但不會追究,還會主動替你遮掩。而一旦你惹惱了他,無論是賢是愚,早晚會身敗名裂。眼前就是一個討好皇帝陛下,且不得罪眾臣的絕佳機會,不容他將其錯過。
「嗯,朕的確對高元太寬容了些!」楊廣點頭,承認了自己的「錯誤」。劉世龍縷縷耽誤軍機,主要原因也在自己,這點,皇帝陛下比誰都清楚。但他剛才那種情況下,他不能主動站出來替劉世龍背罪,而劉世龍卻不體諒皇帝陛下的心思,一味地想逃避責任。於仲文更蠢,居然帶頭彈劾劉世龍,這不是打朕的臉么?
還是駙馬會做事!皇帝陛下目光中流露出幾分嘉許,耐心地聽宇文士及這個文臣進獻的破城之策。
「既然高元小丑不知道好歹,陛下也該讓他看看天威。眼下大梁河水流正急,我軍如果在上游塞住河道,然後出其不意將水放下來。遼東城再堅固,畢竟不是金城湯池!」宇文士及慢條斯理地說道,絲毫不覺得剽竊別人的計策是一種恥辱。
「此計甚佳,只是殺傷有些過多,恐傷天和!」御史大夫裴蘊上前提醒。
「臣以為,此舉有失仁君之德!」左驍衛長史游元也出列表示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