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金分割點

  馬克思說:「真理向前跨越一步就是謬誤。」任何事的都是這樣的。幾何學中,線段有一個黃金分割點,我們也常常用某種標準來衡量一件事或物的是非好歹。我們生活的社會一直在向法制社會靠攏,希求有一個準則來使天下太平,孔孟的「中庸之道」。總是告誡門徒們「過猶不及」。

  讚美也一樣,有一個黃金分割點。我們不能對雖人的美無動於衷,過於木訥,從而整日被動受累。這個發展中的社會是一個主動的社會,不了解其中秉性,不知道讚美,就有違人的本性,只能在磕磕碰碰的巷道里苟且生活,被社會遺忘,在默默無聞中虛度生命,這可以說是最令人傷心絕望的事。在多數人在彌留之際的表情總是感慨與無奈的,因為大多數人都屬於平庸之輩。像拜倫死前那樣說「我現在要睡下了」的人微乎其微。是啊,我們總是對自己過去的事情報憾,因為人生的黃金分割點隱藏得太深了,我們,包括絕大數的人都沒有適可而止地完成每一件份內的事。

  尼采死前自房屋為太陽,他過度地讚美自己,他瘋了。要知道讚美往前跨一步,它也會瘋,變態成為溜須拍馬的伎倆、適度的讚美,會使人心情舒暢;反之,則使人尷尬難甚,反感噁心。為了防患於未然,合理把握讚美的「度」就成為每個不想扭曲人性,變瘋或噁心的真正讚美者們必定要重視的問題。

  我前面說過,絕大多數人皆屬平庸之輩,到彌留之際的無奈與慷慨都緣於這個「黃金分割點」的不確定。但是「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國粹精神是遺傳到我們每一個慾望中。我們面對生存狀態的艱難,必須要努力成為「中庸之道」的繼承人,努力去尋找每件事的「黃金分割點」。具體而做到讚美之術的「黃金分割點」上,有人統計總結出下面若干經驗,以饗讀者。

  (1)讚美他人必須努力做到實事求是,恰如其分;

  (2)讚美的方式因對像而定,「高帽子」亂送了就會起到相反的效果;

  (3)讚美他人的次數,頻率都要適可而止,讓別人失去新鮮感和成就感,讚美就會失效。

  當一個母親看到自己的孩子就說:「你是一個好孩子,我看到你,就感到欣慰,感到自己的生命在延續。」這種話很有分寸,不會使孩子在美辭中產生不健康的優越感。但如果這位母親說:「孩子,我一看你就是個天才,你比其他人厲害多了,你今後會成為偉人……」那會把孩子引入歧途。

  物極必反,樂極生悲。自然界為我們創造了如此豐富的辯證法。要求我們要像皰丁解牛時的那把牛刀一樣,從其中最準確的位置走過去。

  讚美他人就是這樣包含刺激與冒險的樂事。我們都努力去做,因為我們不想木訥於芸芸眾生中,我們也不願意自己或別人「發瘋」。我們更願意對民孩子說:「你是個好孩子,看到你我就感到欣慰,……」我們更憧憬於將來的某一時刻,像拜倫那樣輕鬆:「我現在要睡下了。」

  這都是讚美的「黃金分割點」給我們的滿意的答案。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