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歷史軍事>楚史亂國志> 第三百三十二章 婉拒詩仙,悄然離去

第三百三十二章 婉拒詩仙,悄然離去

  項明自己雖也有傳世之作,但他心中明白,論才華,自己比起對方,可謂是天差地別。

  如此才情,當真令項明嘆惋。

  這嘆惋不因其他,而是因為李白比他早生數十年,從而不能親眼見識對方最為意氣風發的歲月,不得不深以為憾。

  他完全沒有將李白召入麾下的意思,李白年歲問題還在其次,重要的是項明並不想將李白這位閑逸的人間詩仙桎梏在一個範圍之中,如此太違背項明本心。

  而最重要的原因,還是在於李白這個人。

  他不知道李白在他麾下能做什麼。

  在項明看來,確實,倘若單論文采,李白可稱千古第一,但也僅限於詩文。其詩中儘是懷才不遇的感嘆,可當他入朝為官之時,也的確沒有什麼值得一提的政績。

  人各有才,李白之才便在於文筆,但其志向卻是渴望造福一方,怎奈這方面的能力不足,只能付諸於詩文,這也未嘗不是人生的悲哀之處。

  而若是僅僅讓李白在麾下吟詩作賦,他豈不是和劉宏無異?前者既然能從頌風閣掛印離去,也必定能夠以相同的方式離開。

  相通這些的項明便打定主意,絕對不主動開口,與其言談不快,不如閉口不語。

  好在,觥籌交錯之間,他也曾旁敲側擊李白來此目的,對方彷彿真的只是為了見見自己,同時還有蔡琰,至少在言語之間,並沒有表達投效之意。

  項明也因此長舒了一口氣。

  而李白心中卻並不平靜,他遊山玩水不假,卻也不代表不關注天下形式,雖不知項明宏志,但也曉得對方是大漢風頭最盛的青年權貴。

  前來同項明一見亦是動機,不過他也存了一些其他心思。

  倘若投靠到項明麾下,假以時日亦能水漲船高,太高的位置他沒有奢求,可做一名郡守乃至縣令,是他最後的希望,同樣是他最後的倔強。

  不過,李白的性格註定了他的行事風格與眾不同,常人不說請求再三,起碼也禮貌有加。

  可他不但沒有堂堂正正地登門拜訪,反倒裝作刺客,襲擊了毫無防備的項明,儘管對方確實毫不在意,但這畢竟不是禮儀之舉。

  同樣的,李白也能在言辭間看出項明的心思,以他心高氣傲的性格,既然對方隱約表示拒絕之意,他又怎會說出,徒添尷尬?

  項明同樣如此,他並不在乎對方是否察覺他的想法,對於李白尊敬歸尊敬,但並不希望對方為了志向而埋沒了自己的才華。

  兩人各懷心思飲酒暢談,而蔡琰依舊整理著方才李白書寫的詩文,表面上竟異常和諧。

  「某觀青蓮居士面容憔悴,雙眼隱有灰黃,怕是有病在身,切莫多飲。」

  項明看出李白身體有疾,但對方嗜酒如命的性格他早有耳聞,不好直接制止,於是在兩壇酒飲盡之後,出言勸道。

  「人生在世,所求者無非隨性而已,白之性繫於酒上,無酒不歡,不醉不休,酒來!」

  李白興緻不休,飲盡杯中之酒,開口答道。

  「酒多傷及肺腑,淺嘗則可,青蓮居士若聽某言,切莫貪杯。」

  項明還是耐心勸阻。

  可面對項明的勸說,李白卻沉下臉來,慍怒道:

  「怎麼,易山居士瞧不起白?白生平所好,唯酒而已,飲酒如飲水,怎會傷及自身?倘若易山居士看得起白,便抬酒出來,若看不起白,便將白扔出府邸。酒來!」

  可以看出,他此刻的心情是極為複雜的,迷濛大半生,突然有一機會,興緻勃勃前來,卻得到了令自己失望的答覆,心中之愁,唯借酒澆爾。

  但項明不但隱隱拒絕了自己的心意,還勸阻自己飲酒,於是借醉意大發牢騷,實則以他的酒量,此時必定保持著清醒。

  項明知曉對方一腔怨氣未散,但此事自己確實有對不起李白之處,於是也不發怒,默默地承受著對方的埋怨。

  無論如何,李白憑藉才華與年歲,是完全有資格做出這番動作的。

  可能是因為吐盡心中真言,也可能是由於有些勞累,李白髮了一會牢騷,便卧在席上沉沉睡去,鼾聲震天。

  項明無奈,只得吩咐僕役扶著李白尋一客房安睡,自己也隨同蔡琰回房休息。

  等到第二日,項明醒來才得知,李白悄然而去,不知接下來將去往何方。

  倘若不是留下的數十篇詩文,誰也不能證明李白曾經同項明有過一次見面。

  知曉對方離去,項明也是不勝唏噓,對方天命之年,身體也因常年酗酒落下病根,此番初見是否是最後一次見面,都是未知之事。

  突然間,他想起一件事情,自己彷彿忘記提醒對方尋覓名醫。

  他不知道歷史上其他名醫是否會出現在這個時代,但原本這個時期,便有華佗與張機兩名神醫在世。

  就算此二人不能根治李白疾病,好歹也能延長後者幾年陽壽,讓他為後世留下更多的作品。

  一念之差,忘記了此事,便讓他很是懊惱。

  不過,他轉念一想,卻又放寬了心態。

  那兩位雖說被傳為當世神醫,卻並不可能包治百病,這個時代的醫療水平無疑是有著局限的。

  且不說能否治病,但李白之病,可想而知是因酒而起,想要治療,首先必要的一點便是戒酒。

  而酒對於李白來說,如同性命一般,戒酒從最開始便是不可能的事情,自然也就談不上治療。

  項明也因此變得釋然,正所謂天行有常,不為堯存,不為桀亡,李白的離世對世人無疑是一極大的遺憾,不過這也是他的命運,無法更改且自己選擇的命運。

  李白的到來彷彿就是平靜生活之中的插曲,此後的項明又恢復了忙碌且充實的事務之中,謀划新制,書寫《工典》,同時開始著手調查「增社均攤制」在揚州的推行進度。

  日復一日,忙忙碌碌,但他知道,這一切都是為此後做出的應盡準備,只有提前做好應對一切的準備之後,才可能在未來搶佔先機。

  這一個冬天,便在不知不覺中過去,等到冰雪消融之際,百家勢力的代表也陸續地來到了歷陽。

  最先抵達的,便是墨家。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