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紫陌煙雲> 第六章 縱論時勢

第六章 縱論時勢

  馬車停在林叔房門前,林叔下了馬車,指著大門旁緊鄰的一棟瓦房說道“我們和伯升兄弟是鄰居,這邊就是伯升兄弟倆的房子了。”


  林叔和劉秀兄弟倆的房屋俱是白牆黑瓦,穿鬥梁架結構,雖算不上大戶人家,卻也顯得溫馨大方。劉秀兄弟所居房舍要大很多,屋前有一寬闊的小院,院內樹木參天,可見劉秀兄弟雖是高祖子孫遠支旁庶一脈,但仗著祖上蔭庇,也還是比尋常百姓殷實很多。


  開了門,傅青雲蹣跚著幫林叔把馬車上裝滿牛肉的幾個籮筐抬進屋裏。屋子不大,一間堂屋連著兩間臥室,側門連著廚房。這時天色已昏暗,林叔點了蠟燭,草草收拾後,從一個籮筐裏取了一些牛骨頭,還有一些牛雜碎,忙轉身進廚房開始準備晚飯。


  夜幕剛剛降臨,林正君一蹦一跳的帶著劉氏兄弟倆從大門進來。劉秀左手提了一袋子米,右手提著好些青菜蘿卜之類的。劉縯則手提一大壺酒,跟在後麵,進門就扯著嗓子喊道“林叔,我們過來了。”


  林叔的聲音從廚房傳出來“賢侄,你們稍坐會,馬上就好了。”


  劉秀兄弟倆和傅青雲打了個招呼,劉秀將米倒進牆角邊一個瓷缸裏,跟著進廚房把菜洗淨,放進牛肉湯裏。傅青雲看在眼裏,知道兩家人關係不一般,互相幫襯著。


  劉秀把兩盤切好的牛肝、牛心端上桌子,林叔又端著一鍋燒得翻滾的牛肉湯上來,裏麵滿滿的一鍋牛雜,還有些青菜,頓時滿屋飄香。


  林叔熱情的招呼各位上坐,給劉縯兄弟倒上酒,傅青雲和林正君則以茶代酒,開始大快朵頤。看幾人燙得呼呼直吹大氣,顯然這等美食平常也不是經常能見到的。


  幾人猛吃一陣,酒水也去了一大半,劉縯問道“林叔,聽說東都洛陽那邊已開始限製攜帶錢糧的數量了,有沒有這回事?”


  林叔點點頭道“是啊,恐怕很快就要蔓延到南陽這邊了。現在洛陽民眾隨身錢兩數量都要在通行證上登記,沒有登記還不得住店,要是被關卡渡頭查獲超過朝廷規定數量的錢幣,輕者入獄、重者流放,導致現在獄滿為患。更有甚者,實行全家連坐,貶為奴籍,男為奴、女為婢,到處都是人間慘劇啊。”


  劉秀道“朝廷已經改了幾次幣製,貨幣明目繁多,造成社會極大混亂,現在又限製攜帶錢糧,這不是要將我等百姓趕上死路呀。”


  劉縯伸出拳頭在桌上一擂,憤憤道“王莽這狗賊,認為自己是天命所歸、聖明蓋世,對內‘阿順者拔擢、忤恨者誅滅’,誅殺異己。對外貶抑鄰國,剛愎自用,主動挑起戰事,輕率地發動對北方匈奴、東北高句麗、西南句町等各族戰爭,邊境戰亂不斷,搞得大好河山滿目蒼痍,哀鴻遍野。我們身為高祖子孫,當振臂疾呼,拉起反莽大旗,決不能坐視不理!”


  林叔拍拍劉縯肩膀道“賢侄壓壓氣,王莽狗賊雖然昏庸,但我們勢單力薄,不可逞一時之氣白白丟了性命啊。”


  劉秀點頭道“林叔說的是,莽賊雖荒淫無道,但現在人心不齊,恐難成事啊!”


  “五弟為何這麽說?”劉縯道。


  劉秀歎道“自莽賊篡位以來,先有安眾侯劉崇,東郡太守翟義打出匡扶漢室、為國討賊的旗號,後有徐鄉侯劉快,真定人劉都等宗室子弟舉兵起事,至如今天下大亂,並州、五原、代郡等地人民紛紛揭竿而起,義軍人數少則數千、多則數萬、數十萬,但終究未成氣候。究其原因,人心不齊也。”


  林叔道“想當年叔跟隨東郡太守翟義,聚眾十萬,傳檄聲討王莽,號召天下共扶漢室,但終因孤軍奮戰,被莽賊殘酷絞殺。莽賊誅殺翟姓三族,挖其祖墳,將翟姓男女老少推進一個大坑,與荊棘、蠍子、蜈蚣、蛇、馬蜂、蟾蜍等一起活埋,死得屍骨無存。”說到後來,林叔臉上顯出心悸神色。


  傅青雲這才知道林叔並非眼前看起來那麽簡單,而是上過沙場,見過血腥的人,難怪與山匪搏殺時毫不畏懼。


  劉縯灌了一口酒,憤懣道“難道任由這老賊繼續霸淩百姓,作威作福,而我等高祖子孫卻無動於衷。”


  林叔轉頭問傅青雲道“青雲你是讀書人,不知有何見解?”


  傅青雲聽他們三人談論時勢,心中已有想法。他雖僅僅十五歲,但他對曆史長河中史詩般沉浮的英雄人物了解頗多,對照曆史,這個問題尚可解說一二。


  傅青雲整理了一下思路,欠欠身緩緩道“小侄久居閉塞之地,見識淺薄,對中原形勢不甚了解。但既然林叔垂詢,小弟隻能以史為鏡,一點愚見僅供參詳。”


  林叔和劉秀兄弟報以鼓勵的一笑,傅青雲深吸一口氣,繼續道“小弟知縯哥、秀哥都是胸懷天下,深明民間疾苦之人,但要舉大事,必須順應時勢。所謂時勢造就英雄,英雄成就曆史,悖逆時勢,在曆史煙雲中最終隻會曇花一現,雖燦爛卻不能持久。”


  “何為順應時勢?”劉縯問道。


  傅青雲道“順應時勢,即為順應民意。想暴秦之時,刑罰嚴酷,賦稅沉重,致使民心喪失殆盡,萬民呼喚英主救民於水火。適值項梁、項羽聚眾起事,民眾奔走相告,一呼百應,此為得勢也。然項羽匹夫,徒知以武力服人,毒殺義帝、坑殺降卒、苛刻百姓,殘酷尤甚於暴秦,致使民心向背,項羽得勢而又複失勢也,可笑其敗亡時仍以為是天要亡他,豈不知亡他的正是其本人。而我漢高祖,雖出生農家,混於市井,近知天命之年尚才發跡,文不如張良、武不如韓信,但愛民如子,從諫如流,胸襟豁達,名將良臣景從之,黎民百姓共舉之,此為順勢也,何歎不能成事。”


  。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