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逃避行為是由人性弱點驅動的
惡行是一種面貌可怕的怪物,只要一見到它,就會憎惡它,但見得多了熟悉了它的面貌,便會首先容忍它,繼而可憐它,最終則認可它。
——
波普
我看到一些人不會從事科學,但卻從來沒有看見哪個人不會培養美德。
——
伏爾泰
一個人能否成功、能否幸福,都與人性弱點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系。因此,了解人性弱點、轉化人性弱點,對於每個追求成功的人,都是至關重要的。
為什麼有些人成功,有些人失敗;有些人偉大,有些人渺小;有些人高尚,有些人平庸呢?這一切的源頭在哪裡呢?這恐怕就是人性弱點。
為了掌握人性弱點,觀察一個人是必要的,甚至是至關重要的。觀察一個人的平常表現與其矛盾的心理,就可以明白其品質的複雜情況;觀察一個人感觸外界變化的反應,就可以確定其平常觀察和分析情況的態度;觀察一個人的突出素質,就可以知道其確切的聲譽;觀察一個人所作所為的動機,就可以分辨出其好與惡、愛與恨的類別;觀察一個人對誠信和尊敬的信守程度,就可以了解其上下左右的人際關係;觀察一個人情感變化過程,就可以分辨其出胸懷的寬窄;觀察一個人的缺點,就可以知道他的優點。從而掌握了一個人的本質以及其命運的走向。
中國自古就有一套透視人性弱點的方法,非常有見地,並被用到了識人的領域。例如派一個人到遠處去任職,以觀察其忠誠;讓他在身邊任職,以觀其謹慎;派他做煩雜之事,以觀察其能力;突然問他問題,以觀察其機智;倉促約定會見的時間,以觀察其誠信;託付他大筆財富,以觀察他是否為仁人君子;告訴他情況危急,以觀察他的節操;故意灌醉他,以觀察其本性;與眾人雜處中,觀察其為人處世的態度。這些都是中國古代智慧,用以洞悉一個人的全部本質。其實,人世間,以了解人最為困難,以親近賢才為最急迫的事。但由於潛伏著的感情和隱藏著奸詐,是很難從一個人的外貌了解他的內心的。因為人們總是把自我的弱點掩飾起來。
在現實生活中,具備做一個有才能的人並不太難,發現有才能的人才真正困難。這就是「千里馬常見,而伯樂不常有」的緣故。有人感嘆賢才與非賢才之間,似是而非,難以分解,像和氏璧這樣的無價之寶,一般的人是認識不到的;而高出世俗的人才,一般人更是不能識別的。識才不易,而能識別人才的人必是有見識的人。所以,世俗人常說,畫老虎,畫皮毛容易,畫出內部骨骼就困難了。認識人的外貌容易,認識人的內心和人性弱點也就更加困難了。
人是一種動物,其本能中,均有躲避攻擊的傾向,會避開與傷害有關的事,而逃人其他的世界。這也是一種人性弱點。
例如,對許多事表示高度關心的人,一旦談到與工作有關的事時,突然閉口不提,或轉移話題的說:「工作歸工作,聊天歸聊天」;或在下班回家后,隨即將工作拋諸腦後,沉溺於其他事中,從而避開這些敏感問題。但無論如何逃避,終究會自暴其弱點。若有人追根究底地追問下去,他便逐漸地脆弱、崩潰、甚至道出其真心話。
其實,人害怕別人提及其弱點時,會立即轉而熱衷於其他的事情,並逃避所隱瞞的秘密。這類消極的自我防衛反應,心理學家稱之為「逃避行為」。從審視人性弱點的觀點來看,對某事異常熱衷,渾然忘我而達到「逃避」的人,舉目所見不在少數。
逃避不想認同的不滿或殘酷的現實,然後瑟縮入封閉的世界。但這樣卻又暴露出一個人的潛在弱點,正所謂欲蓋彌彰,亦即鴕鳥心態。當鴕鳥面臨危險時,會把頭一股腦兒地埋進沙堆里,自以為隱藏了自己躲過了危險,誰知竟將它的弱點「臀部」高高地暴露在外。
盤踞於內心的自卑,若想採取逃避方式加以隱藏,則不外乎有下列幾種模式,即可循線找出此人的自卑面。如同工作狂一樣,只熱衷於眼前的工作,使自己忙碌地渾然忘我,以逃避現實;又如中邪一般,沉迷於特定的動作,來逃避從事某一件事,如以裝病的方式來逃避。此外,又以沉默或漠不關心的態度,與現實中斷關係的方式,即「以拒絕、否定逃避」。因此,研究出隱藏在背後的人性弱點是一重要課題。
首先為「逃避於幻想」型。人若寄託於幻想中,可以逃避來自現實生活的苦惱失意。這樣使心理保持平衡,極為簡單且常見的方式,也是一般人在現實生活中自我排解情緒的渠道。例如,在擠滿上下班乘客的車廂里,經常可見許多上班族,無視於車廂的擁擠,兀自拿著雜誌或推理小說閱讀著。他們沉浸於其中,搖身一變成為書中的主角,暫時拋開了世上塵囂,而進入跨越時空的幻想里,並且得以忘卻因擁擠而產生的精神壓抑。由引可知,暫時性的幻想有益於精神情緒的平衡;但若積久成習,或者生活的四周充斥著幻想的空間,則此人將因逃避而變得憂鬱、孤獨,甚至憤世嫉俗而脫離正常的生活軌道。
另外有一種「遠離現實」,可視為「逃避於幻想」的另一種型式。這類型的人一旦離開公司,就絕口不談有關工作的話題,絕對不將工作上的痛苦帶回家,即使在進入特殊營業場所,也絕不會吐露心中的積怨或牢騷。這種「工作歸工作,生活歸生活」的類型,往往因其有隱藏在內心深處無法滿足的需求,故轉而逃避。當然也不盡然,有的人純然是將工作和生活分開。工作的時候埋頭工作,生活的時候輕鬆地生活,顯得十分超脫。
一般地說,很多人都有對工作感覺疲乏、上司無法認同自己或沒有升遷希望一類的不滿。這些不滿若為他人知悉,勢必將不利於自己的發展。工作對他們而言,無疑是難以接受殘酷的現實;卻並未因而不斷地反省自己,追究自己為何致此的原因。換言之,因為現實中有強烈的需求無法滿足,於是將現實視為一種「假象」或「虛構的世界」,在不滿的現實世界與自己間築起一道牆,並反覆地告訴自己:「現實歸現實,自己是自己」。因此,外表泰然自若、無動於衷,且非常看得開。但事實上,卻在無意識中產生了逃避心態,儘可能地隱藏起在現實社會中的自卑。所以,刻意強調「工作歸工作」的人,將工作和私生活明顯區分,內心卻往往與其外表相反。其實他們心中往往存在著與同事、上司間在人際關係、職位的不滿,並且隱藏著極大的自卑。
「逃避於幻想」的相對應的模式為「逃避於現實」。二者屬於完全相反的類型,後者想在現實世界中藉以消除苦惱與自卑。與幻想模式相比,乍看之下較為複雜,但實際上二者如出一轍,只是方式不同罷了。如受家庭問題極端困擾的人,工作時會特別賣力,且對工作之外的事漠不關心,以期忘卻心中的憂煩。相反地,在工作崗位上有自卑感的人,反而會認真地處理家務事。
例如,一位部門的主管對部屬要求就某種商品做出新的企劃文件,但部屬卻苦於無任何突出的創意,但又不能交白卷。結果,不能就主題研究,卻隨便地以一些與主題毫不相干的調查事項,長篇大論地大做文章。相信很多公司主管皆有此經驗。
又例如學校測驗,一定也會有此情形出現,弄得閱卷者哭笑不得。這些卷子大都會下筆千言,離題萬里,卷面雖然被寫滿了,但閱卷者卻很難看出與考題有關的內容。寫出這類考卷的學生的態度,並非想獲得好成績,其實只不過是想通過寫填滿考卷,拚命地努力應付,而獲得心理上的某種滿足,以彌補能力上的不足感。
「逃避於現實」的特徵是這些人處事相當認真,幾乎沒有半途而廢的情形,不再消極地安慰自己,而是像受了刺激般地瘋狂地工作,希望自己永遠處於忙碌而不停歇。
從社會觀點來看,「逃避於現實」亦有其正面的影響,但這種影響有時無法立刻判斷出來。
眾所周知,社會上有很多人都是工作狂,猶如一群不停忙碌的工蟻,不僅能分工合作,而且是盡心儘力地工作,甚至可稱為「工作麻痹症」。所謂「工作麻痹症」者,即是連休假日都獻給工作而沉醉其中。早上爭著第一個向公司報到,下班后最後一個離開。一坐在辦公桌前,或者拜訪客戶時,即顯得精力充沛,幹勁十足;但下班后或工作稍閑時,即顯露出無精打采,疲憊散懶。從外表看來,「工作麻痹症」的人工作皆相當熱心,惟有工作才能使他感受到生命的價值;在周圍的同事眼裡,他被視為工作魔鬼。但其實在他們的內心世界往往隱藏著極大的自卑、不安和不為外人所知的人性弱點。
一般而言,「工作麻痹症」者幾乎都存在著嚴重的家庭問題。為逃避家庭的需求和不滿情緒,他們會熱衷於工作,將精神集中在極高昂的工作情緒上,同時想盡量避免家庭的困擾。如性生活不協調、夫妻感情不知;婆媳不睦,一回到家就爭執不斷;或小孩行為不良,經常被老師約談等等。凡此種種都是人們不願談起,並且想加以淡忘的情形。萬一這些問題重起爭端,即會顯得不安、浮躁,結果,自然地想通過工作藉以舒解不安的情緒。這類「逃避於現實」的心理因素若繼續存在,並持續作用於積久成習,便形成所謂的「工作麻痹症」的病態心理。
同樣地,極端的家庭主義者,或異常熱衷於自己興趣的人,和「工作麻痹症」者一樣有逃避的心理產生。這類心理往往擁有潛在嚴重的人性弱點,但。二者的問題根源和逃避方式卻恰好相反。換言之,極端的家庭主義者,其問題根源卻在於工作或公司。他們在工作或公司里遭受挫折,信心喪失,與上司不和、無法升遷等不滿。當此不滿情緒愈大時,對家庭關注的精神愈大。
另一方面,一些工作表現平凡,但在感興趣的領域裡卻表現出色的人,有不少在家庭或工作上皆有自卑感。這些人談到興趣所在即興緻勃勃;但若提及工作或家庭時,卻沉默寡言。因為,他原來應關注於家庭或工作上的精神,由於某種因素而無法關注。為了填補精神上的空白,遂將所有的精力投注於自己感興趣領域內。因此,在你四周若有「極端的家庭主義者」,或「工作麻痹症」者存在時,不應只看到對方的外表,而該試著以不同的角度來觀察。須知「工作麻痹症」者的弱點在家庭,而「家庭主義」者的弱點則在於工作或公司。例如,某人最近突然對高爾夫球和釣魚感興趣,極可能是因為在工作或家庭中遭到困擾。
逃避行為皆屬無意識的流露,自己並未察覺。有時亦只是以反射性的肢體語言表現出來。例如,最典型的例子,當某人思考著某一件煩雜的問題時,會在斗室間來回地踱方步,或搖頭搔首或手足無措地亂動,而最常見的是抖腳。又如,無法立刻回答對方問題時,會說出許多不相關的玩笑、或大聲狂笑、或以快速度地喋喋不休等等,皆因某種心理作祟,而自然地出現此類下意識的動作行為,以紓解心中的緊張、不安的情緒反應。有兩種現象,男人在外不軌后回家,通常會顯得特別地多話,且喋喋不休地和太太說些無關緊要的話題,以掩飾內心的惶恐不安。
例如,某位有外遇的先生,因內心有「被發覺」的不安恐懼感,為了消除此種情緒,會不自覺地以極快的速度搶先發言,在妻子面前提一些無聊的話題。通常在此種情況下,沒有太多的時間能使自己冷靜地思考,遂脫口而出,結果變得嘮叨、喋喋不休。此時,身為妻子者若較敏感,立刻會察覺「不尋常」。此種現象和「鴕鳥心態」如出一轍,因其極力想要隱藏問題,卻反而自暴缺點。
同樣在工作場合中,平常愈是沉默的人,若是反常地多話,則愈發有問題。例如,美國前總統尼克松因水門案受到嚴厲的質詢時,會不自主地不斷摸臉頰或下額,由此小動作我們可以一眼判定,他內心一定隱藏著不欲人知的不光彩事件。
當一個人的逃避意識漸趨強烈時,會不自覺地流露出來,甚至演變成「借疾病逃避」的現象。這種現象並非裝病,而是一種心理因素導致的病變,即一般所謂的「心病」。例如,莫名其妙地手部顫抖,甚至導致無法寫字的痙攣;眼睛突然失明、耳朵突然失聰。這些癥狀多半為心理上的障礙所致,漸漸地連他自己也信以為真,結果竟真的就會變成生理上的病變。因此旁人很難判斷是否為真病,甚至很難揣摩出隱藏在疾病背後的心理和人性弱點。
生活中,也常有這種情形,當一個人遇到難以適應、或難以解決的困難情況時,反而拒絕適應和解決的行為,同時還保持著反抗的態度。此種反應是逃避和反擊的心態同時作用的結果。
拒絕和反抗的心態,常見於青少年的成長過程中,尤以青春期最為顯著,甚至有些人直到長大仍保有此類逆反心理。例如,看到「禁止進入」的告示仍故意闖入,看到「禁止張貼」的標語卻故意在上面塗鴉,這些人的叛逆性格乃源自青春期的反抗心理。換言之,愈是受到禁止,他們就愈是對受禁止的行為感興趣。
拒絕的心理並非一定以積極的行動表現出來,無所事事的態度,亦是常見的模式。例如,在許多大公司或公家機構里,一般會有一些面無表情的職員。這些人以中層主管為最多,一面忙於基層工作,同時還須煞費苦心地管理下屬職員。他們的精神狀態經常處於繁重的壓力下,或置身於充滿敵意和憎惡感的環境里。若是有了極其煩惱的情緒問題時,即會不自覺地表現出冷漠,以壓抑不安的情緒。當感情受壓抑時,表情即冷若冰霜。雖然他們拒絕態度的直接表現,但事實上這種心態背後,往往存在著對環境或上司的壓力所作的抗拒態度。尤其是年輕的員工對上司會故意露出抗拒的表情。但換一個角度來看,再沒有比這種面孔更直接的表現方式。乍看之下,可能會被冷漠的面具所蒙蔽,但仔細地推敲,將會發現本人都一無所知的人性弱點。例如,若談判桌上出現這種表情對象是我方的人員時,則你需特別注意,因為我方已成為此種抗拒反應的直接對象。此種情況下,若想找出對方的弱點以牙還牙,或按撫對方,不但不能奏效,反而會招致相反的結果。所以最好不要當場說穿,靜待下一次有機會時再討論較好。
許多人在生活中總是遭遇失敗,並不是他們的能力不足,或是時運不濟,而是他們的人性弱點太頑固在作怪而已,已至於不可救藥。人想要成功,就必須了解人性真相,改變人性弱點,徹底重塑自我。人生的陷阱無所不在,而面對自己的人性弱點,了解人性的真相是一種保護自己的處世技巧。在現實社會裡,你必須比小人更懂得人性弱點,洞穿他們內心正在玩弄什麼詭計,只有這樣才會讓你識別各式各樣的陷阱和危險,儘快找到成功的契機。
如果你能夠了解隱藏在人性背後的真相,也就真正了解了人隱藏的動機,這將是你所能擁有的最了不起的知識,它會為你贏得無數的機會去取得更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