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電影人的骨氣
磨刀霍霍的觀眾們在主持人一聲令下後,紛紛將槍口對準了林海。
“Mr.Kai,請問你這樣做的目的是什麽?我可否理解為,你在刻意折磨觀眾?或者你隻是單純想通過這種方式達到出名的目的?”
第一個問題就很尖銳。
這顯然是個反對者,言語中充滿了陰謀論調。
林海瞟了一眼主持人,這家夥也是看熱鬧不嫌事大啊。
林海誤會了,主持人是想選個支持者來著,問題是反對者太雞賊,舉手的時候居然豎拇指……心眼這麽多,一看就是記者!
林海沒有讓提問的人等太久。
他接過話筒,笑著說道:“這位先生想表達的大概是‘嘩眾取寵’的意思——”
林海說的是法語,唯獨“嘩眾取寵”用了漢語。
他向不明所以的提問者解釋道:“這是個中國諺語(西方沒有成語概念),意思是以浮誇的言行迎合群眾,騙取群眾的信賴和支持。”
提問者下意識的點頭,覺得林海的概括比他還要精辟。
林海見對方中計,笑著攤手道:“可是你看看,我既沒有獲得你的信賴,也沒有獲得你的支持,所以你的猜測並不成立。”
林海是在偷換概念,但是在博大精深的漢語藝術麵前,老外的腦袋有些不夠用了,居然讚同的點了點頭。
不對!
意識到自己落入圈套的提問者立即開口反駁:“可是還有很多人支持你……”
“每個人都有選擇的權利不是嗎?”林海反問了一句,用安慰的語氣說道:“放心,我是支持你的。”
提問者懵了,林海這是什麽意思?他自己也覺得配樂垃圾?
可憐的家夥,他既不知道古人的“以退為進”,也不知道未來人的“求生欲”,林海真正表達的其實是——你都對,你有理,你閉嘴!
就這樣,在林海的連消帶打之下,本來準備狠狠批判他一下的男人迅速敗退。
提問者坐下時,心裏想的居然是:這小子人挺不錯,回頭報道的時候還是別罵太狠了……
緊接著第二個提問者。
吃一塹長一智的主持人,無視掉高聳的拇指森林,選擇了之前出過糗的那個年輕人。
事實證明這是個正確選擇。
“Kai先生,你好!我叫雅克·馬丁,是國立音樂學院的學生,我必須說,你的音樂實在太棒了!”
名叫雅克的年輕人激動的語無倫次,可見對林海有多推崇。
雅克的話在中立陣營引起一陣騷動。
法國有很多國立音樂學院,一般冠以具體地名,不強調的時候一般特指巴黎音樂學院。能進入這種頂級名校,雅克肯定有幾把刷子,至少可以稱得上專業人士。
專業人士對林海的肯定——雖然無腦吹的成分更多,但還是影響了大部分人的判斷,中立陣營,甚至有些反對者,都開始向支持者們靠攏。
風頭悄無聲息的變了。
盡管雅克如此賣力吹捧,林海還是打斷了他,有些話太肉麻了。林海不是星宿老仙,表示自己承受不了。
林海提醒道:“你有什麽問題要問嗎?”
“對,問題!”雅克反應過來,問道:“我想知道你最喜歡哪位法國音樂家?”
很業餘的問題,不過若是把他當成普通的愛國青年,倒也無可厚非。
林海當然要滿足對方的虛榮心,於是道:“我個人最喜歡的法國音樂家是柏遼茲。”
“因為他爭議不斷?”雅克問道。
“不,”林海
搖搖頭,露出八顆牙齒,“因為音樂。”
雅克肅然起敬,向林海深深鞠躬,這一場景被記者拍下,多年後,照片被佳士得拍出,名字就叫“因為音樂”。
……
林海裝了一手好逼,場麵愈發熱烈起來。
後續的提問者仿佛忘掉了之前遭受的折磨,言語中多有溢美。人就是這種奇怪的東西,越是不懂,越會故作高深。雨果說“想象就是深度”,可見這些人的腦洞都很大。
聽了他們那些驢唇不對馬嘴的過度解讀,林海的厚臉皮都有點招架不住,不過看看武田真治鐵青的臉,這群捧臭腳的家夥還是挺可愛嘛!
武田真治快氣瘋了。
他本以為林海會出醜,沒想到風向說變就變,出醜變成了出風頭。
那原本都該是他的!
……
“時間差不多了,最後一個提問機會,還有誰有問題要問?”
主持人說著,無意間發現了坐在觀眾席中的陳楷歌,他揉了揉眼睛,確定沒有看錯,立即興奮起來。
主持人快步來到陳楷歌身旁,問道:“陳楷歌導演,你有什麽想說的嗎?”
主持人的話引起一陣騷動,觀眾們這才發現,身為評審組成員的陳楷歌居然也在現場。
記者們就更興奮了,紛紛將鏡頭對準陳楷歌。
陳楷歌看這架勢,知道自己如果不說點什麽,恐怕別想離開。
他接過話筒,向著台上的林海點了點頭,說道:“你會說漢語嗎?”
陳楷歌的英語是很好的,但他這句話用的是漢語。
剛才從林海嘴裏聽到字正腔圓的成語,陳楷歌就篤定對方會說漢語,甚至懷疑對方就是中國人,但是不能直接問,萬一搞錯了會引起誤會。
林海猜到了他的想法,用漢語說道:“陳導您好,我叫林海,土生土長的中國人。”
“哦?”
陳楷歌有點意外,他還以為林海是在國外出身的華僑,沒想到得到了這樣的回答。
陳楷歌高興之餘,又問:“大陸人?”
林海開玩笑道:“我嘴裏應該沒有港台腔吧?”
“哈哈哈,”陳楷歌笑了起來,說道:“真是沒想到,居然能在戛納的舞台上見到老鄉。你今年十六歲?”
“嗯。”
“十六歲,那就是剛上高中了。”陳楷歌又問:“你的父母是搞音樂的?”
“不是。”
“那劇組為什麽找你配樂?”
陳楷歌愈發疑惑,如果林海的父母不是音樂人,他又是怎麽獲得這個機會的?
“陳導覺得我配的很爛?”林海反問道。
“不,我覺得很棒。”陳楷歌說道:“我不是很懂音樂,按照我的理解,你是為了體現社會與人的矛盾衝突,以及個體與群體之間的衝突,或許還帶著些自我審視?”
林海連連點頭。
“很棒的思路,”陳楷歌說到這裏,話鋒一轉:“但是,是不是可以選擇更平和的方式?”
這還叫不懂音樂?不僅聽懂了配樂意圖,還提出了另一種配樂思路,如果這都叫不懂音樂,職業音樂人幹脆改行算了。
不得不說,放在世界範圍內,中國導演都是很牛逼的。
中國導演的多才多藝是出了名的,很多中國導演都具備深厚的綜合能力,攝影編劇美術音樂場景搭建動作設計,十八般武藝樣樣精通。而這種綜合能力,在產業細分的西方,隻有少數大師才具備。
另外,和槽點滿滿的中國樂壇相比,中國電影人同樣是值得尊敬的
。
可能有人會說,以陳、張等大導演為首的中國頂級導演,同樣炮製出很多爛片,但是前麵說過,這是中國電影的必經之路,是不斷嚐試不斷探索的結果。
說句不好聽的,至少他們證明了有些路是行不通的。
相比之下,音樂人就有點不思進取了。已經成名的不是忙著吃老本,就是忙著打壓後輩,二十年後,大部分人還在關著門自嗨,搖滾依舊看不到曙光,歌迷們還在緬懷過往……
扯遠了,陳楷歌還等著林海的回答呢。
林海認真的回答道:“我有想過,但是最後放棄了。”
“為什麽?”陳楷歌問道。
“因為我覺得這樣做更好。”
“但觀眾不這麽覺得,你也看到了,有很多觀眾很早就選擇了退場。”
“那是導演和製作人該操心的事,如果為了票房,他們大可以不用我的配樂。但我是配樂師,是音樂人,我隻對自己的作品負責。”
“不能平衡?”
“藝術工作者不能首鼠兩端。”林海認真的說道:“藝術工作者必須學會取舍,兩麵討好的結果就是兩麵都不好……不可能讓所有人都滿意,雅俗共賞隻是個口號,比消滅階級的難度還要更大……”
林海沒有吝惜,希望能給對方帶來影響。
在林海看來,陳楷歌在憑借《霸王別姬》斬獲金棕櫚後,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有些進退失據。
一方麵,他追求更高的藝術成就,另一方麵,他又希望利用自己的影響力推動商業電影的發展,矛盾的心理使他在兩個領域的成績都不能讓人滿意。
他本來可以做得更好。
……
“你的論點很有意思。”
陳楷歌不得不承認,林海說的很有道理,於是問道:“那你覺得影片應該更高雅,還是更世俗?”
“我猜您是想問,獲獎和票房哪個更重要吧。我的觀點,肯定是票房。”
“為什麽?”
“因為票房可以刺激更多人投身電影產業。有票房,才有人願意投資;能賺錢,才有人去做導演。”
“前者我同意,後者,”陳楷歌搖頭道:“不是所有導演拍電影都是為了錢。”
“問題是,這些獎都是外國人頒給咱們的。”
陳楷歌聞言一愣。
林海自顧自的說道:“陳導捫心自問,外國人把獎頒給咱們,有多少是出於電影本身,有多少是出於對中國文化的好奇心?有多少是……不懷好意?”
林海這麽說,並非信口雌黃。
改開初期的中國藝術家重名多過重利,正是因為看透了這一點,西方在一段時間內,都是通過獎項誘惑,來引導國內導演的創作。於是,很多“自黑”的片子出現了——林海不否認這些片子有現實意義,但是這種“家醜外揚”的做法,被別有居心的西方媒體利用,就成了抹黑中國的工具。
九十年代,在西方流傳的很多誤導性的影像資料,根本就是從中國電影中節選的,對中國的貧窮落後的印象,也大多源於中國影片。而這些影片的導演們還在沾沾自喜——看吧,洋大人也認同我的批判精神!
狗屁批判精神,分明是屈膝逢迎!
想到這些,林海怒火中燒,不客氣的說道:“我們學習西方,不是為了讓西方認同我們,而是為了讓我們認清自己!是為了有朝一日用我們的文化影響他們!在此奉勸陳導,與其盯著洋人手裏的骨頭,倒不如想想父老鄉親有沒有肉吃!言盡於此,告辭!”
林海說完,昂首挺胸離開了放映廳。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