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舊報新聞——清末民初畫報中的廣東》序
※《舊報新聞——清末民初畫報中的廣東》序
成立於1912年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積百年的孜孜營求,搜羅累積,已成為嶺南的一大文化庫藏。其中除了巨量的圖書典籍之外,尤可稱道的,是保存了一大批嶺南地區,特別是廣東本省的曆史文獻資料。由於自鴉片戰爭開始,地處南海之濱的廣東,在西方列強堅船利炮和工業文明風潮的雙重夾擊鼓蕩下,被一下子推到近代史開端的最前沿。社會的方方麵麵,包括經濟、政治、軍事、文化,乃至民眾的日常生活,都開始發生裂變,盡管這種變化在其初始階段,並不完全是自覺和主動的,但無可否認,它具有劃時代的質的意義。而隨著時間的推移,當由此萌生的各種新鮮事物、發生的各種前所未聞的事件,包括其先知先覺人物的一係列思想、言論和行動,以各種方式和渠道不斷向內地傳播輻射,在全國引起強烈的關注和影響時,廣東也就由農業文明時代的後發地區,一躍而成為中國工業文明的出發點,開始在啟蒙和實踐兩個方麵,發揮著引領時代潮流的作用。
如果說,廣東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舉足輕重的地位的話,那麽,全麵地、充分地、深入地發掘和掌握這一時期極其豐富、有著鮮明的時代和地域特色的文獻資料,加以介紹和推廣,無論是對於深化對中國現代化道路的認識,還是提升廣東文化建設的自信心,都有著顯而易見的重要意義。事實上,這已經越來越成為學術界和社會的共識,對近代廣東的研究也日益成為一門顯學,呈現出可喜的發展勢頭。而身處其中的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可以說功不可沒。作為全省典藏最豐富的機構,她一方麵對外發揮資源保障的功能,積極為研究者和讀者提供服務;另一方麵,她還動員組織內部的學術力量,從事館存文獻的整理和研究,並推出了一批有分量的成果。其中,最令人矚目的當屬成書於十年前的《廣東百年圖錄》。該書皇皇兩巨帙,收入近四千張有代表性的圖片,是編者窮五年之功,從館藏數萬張原始資料和上百萬冊文獻資料中精選出來的;並在深入梳理、嚴格考證的基礎上撰寫了說明文字。這種以圖像的方式全方位展示百年廣東的做法,極大滿足了讀者形象地了解廣東曆史的渴求,也為研究者提供重要參考,無疑具有傳世的價值。
今年,適逢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建館一百周年。為了紀念這個重要日子,該館開展了一係列活動。其中很重要的一項,就是繼續十年前的思路——從清末民初畫報中選取反映廣東社會新聞百態的圖畫近兩千幅,每幅一頁,配上編者新擬的標題和說明文字,定名為《舊報新聞——清末民初畫報中的廣東》,結集出版,使之與《廣東百年圖錄》成為前後輝映的雙璧。這無疑又是一個嘉惠讀者的盛舉。
說起來,作為新聞傳播的一種載體,誕生於19世紀後期的中國近代畫報和稍早出現的近代報紙一樣,都是工業文明傳入後的產物。迨及20世紀頭一二十年,由於新聞攝影尚屬高不可攀,圖畫的製作一直是以手繪加石印的方式完成的。這一時期的畫報也因此呈現出一種特殊而別致的麵貌。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上海的《點石齋畫報》。至於廣東,則有潘達微、高劍父、何劍士、陳垣等人於1905年創辦的《時事畫報》,以及同時的《賞奇畫報》等。這一時期的畫報,就圖像的真實性而言,雖然不能同後來的攝影畫報相比,但是卻開創了近代報刊以圖像解讀新聞的新理念。因此一紙風行,大受歡迎。就當時來說,無疑在啟發民智,傳播新風,反抗侵略和壓迫,以及鼓吹革命方麵,發揮過不可替代的曆史功能;而到了今天,憑借這些生動的圖畫,我們卻有幸得以直觀地感受19世紀末、20世紀初妍媸異態的人世冷暖,時尚變遷,風潮起伏,從中獲得一種比單純文字更為鮮活的滿足。鑒於這一段歲月的新聞圖像,恰恰是現存攝影圖片中最為薄弱,甚至付之闕如的,因此就填補空白而言,這批資料也彌足珍貴。至於從美術發展史的角度看,這種時事繪畫的表現手法相對於傳統的繪畫而言,同樣是一種創新。那麽對它的整理出版,就更多了一重意義。
對於中國的新聞出版史,我素無研究,更談不上有什麽心得。也許由於在《廣東百年圖錄》出版時,我曾應編者之命,寫過一篇《序》,因此他們就一客不煩二主,讓我繼續效勞。我不敢推托,隻好勉為其難寫上這麽幾句,借以對為此書的編成付出艱辛勞動的人士,表達我作為一個讀者的感謝和敬意。
2012年10月16日於羊城蝠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