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神都將開之荼蘼濃夏錦紈扇> 濃夏楊玉環 十三孝敬 十四牡丹

濃夏楊玉環 十三孝敬 十四牡丹

  十三 孝敬

  “如此說來,孝敬皇帝上元年間請以義陽、宣城公主幾四十不嫁事失愛則天皇後,乃至為之鴆毒事亦為偽耶?”


  “玉娘(即楊玉環),此自是偽。義陽、宣城公主皆貞觀年生,婚於鹹亨年間(1、義陽公主乃(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長女。《全唐文補遺 第五輯 唐故袁州刺史右監門衛將軍駙馬都尉天水權君(毅)墓誌銘》“(權毅)乃尚義陽公主,拜駙馬都尉。(義陽)公主諱下玉,即太宗文武聖皇帝之元孫,(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長女”。2、宣城公主乃(唐)高宗天皇大帝第二女,生於貞觀二十三年。《全唐文 唐卷二百五十七 高安長公主神道碑》“惟開元二年龍集攝提格夏五月哉生明,高安長公主薨於長安永平裏第,享年六十有六。……長公主諱某字某,隴西狄道人,高祖神堯皇帝之曾孫,太宗文武聖皇帝之孫,(唐)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中宗孝和皇帝之姊也。……始封宣城公主,下嫁乎王氏駙馬都尉故潁州刺史贈右監門將軍太原王府君諱勖字遂古,右監門將軍平舒公之孫,歙州司馬之子。”(唐)高宗天皇大帝之第二女,開元二年高安長公主即宣城公主薨於長安永平裏第,享年六十有六。開元二年(公元714年)虛歲66,即生於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也。3、義陽公主為(唐)高宗天皇大帝之長女,自亦生於貞觀年。4、依《舊唐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諸子》義陽、宣城公主婚鹹亨二年(公元671年)。則婚之年,皆方二十餘歲也。《舊唐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諸子》“鹹亨二年,駕幸東都,留太子於京師監國。……時義陽、宣城二公主以母得罪,幽於掖庭,太子見之驚惻,遽奏請令出降。”)(唐)高宗天皇大帝生貞觀二年(公元628年)(《舊唐書 卷第四 本級第四 高宗上》“(唐高宗)以貞觀二年(公元628年)六月,生於東宮之麗正殿”),鹹亨時,(唐)高宗天皇大帝方且四十三也。安有(唐)高宗天皇大帝之女義陽、宣城二公主幾四十不嫁說?


  孝敬皇帝上元二年(公元675年)以病卒,方之義陽、宣城公主婚年,過數載矣。請義陽、宣城公主婚後數載,至上元二年三月丁未,日赤如赭。(《新唐書 卷三十二 誌第二十二 天文二 日變》,亦見之《舊唐書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唐)高宗天皇大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武曌),(唐)高宗天皇大帝甚欲下詔令天後攝國政。(《舊唐書 本紀第五 高宗下》“三月丁未,日赤如赭。丁巳,天後親蠶於邙山之陽。時帝風疹不能聽朝,政事皆決於天後。自誅上官儀後,上每視朝,天後垂簾於禦座後,政事大小皆預聞之,內外稱為二聖。帝欲下詔令天後攝國政”)

  未幾聞時為太子之孝敬皇帝舊疾複發,轉而危重,(唐)高宗天皇大帝、天後乃定,及太子殿下之孝敬皇帝腠理微和,遜位於其。此亦(唐)高宗天皇大帝、天後愛子之意。未想孝敬皇帝疾患仍見増甚。(1、《唐大詔令集巻二十六 追諡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製》“仁孝聞於四海。若使負荷宗廟。寧濟邦家。必能永保昌圖。克延景曆。豈謂遽嬰霧露。遂至彌留。顧惟輝掌之珍。特切鍾心之念。庶其痊複。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増甚。”2、《資治通鑒 卷第二百二 唐紀十八 上元二年》(上元二年)“五月,戊申,下詔:“朕方欲禪位皇太子,而疾遽不起,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可諡為孝敬皇帝”)

  至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時為太子之孝敬皇帝薨。年二十四。(《舊唐書 卷八十六 列傳第三十六 高宗中宗諸子》“上元二年,太子從幸合璧宮,尋薨,年二十四)

  孝敬皇帝沉瘵嬰身卒後,(唐)高宗天皇大帝、則天皇後哀之甚甚,乃下《皇太子諡孝敬皇帝製》——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製


  朕肅承鴻緒。無忘禦朽之懐。虔奉聖謨。每切臨深之懼。幸以穹昊垂祐。宗社降靈。公卿盡葉讚之謀。黎庶遂懷生之望。故得乾坤交泰。日月休徴。垂衣而晏九瀛。端拱而家六合。方將……成功弗處。思遵象帝之規。守器斯傳。用申知子之授。皇太子……生知誕質。惟幾毓性。肅敬著於三朝。仁孝聞於四海。若使負荷宗廟。寧濟邦家。必能永保昌圖。克延景曆。豈謂遽嬰霧露。遂至彌留。顧惟輝掌之珍。特切鍾心之念。庶其痊複。以禪鴻名。及腠理微和。將遜於位。而……天資仁厚。孝心純確。既承朕命。掩欷不言。因茲感結。舊疾増甚。億兆攸係。方崇下武之基。五福無徵。俄遷上賔之駕。昔周文至愛。遂延慶於九齡。眹之不慈。遂永訣於千古。天性之重。追懷哽咽。宜申往命。加以尊名。夫諡者行之跡也。號者事之表也。慈恵愛親曰孝。死不忘君曰敬。可諡為孝敬皇帝。仍遵故典。式備徽章。布告遐邇。使知朕意上元二年四月(《唐大詔令集 巻二十六 追諡 皇太子諡孝敬皇帝製》)

  是高宗天皇大帝、則天皇後甚欲遜位於時為太子殿下之孝敬皇帝,何來失愛鴆毒說?

  況孝敬皇帝卒上元二年(公元675年)四月,其年正月甲寅,熒惑犯房。占曰;“君有憂。”一曰;“有喪。”(《新唐書 卷三十三 誌二十三 天文三 月五星淩犯及星變》,亦見之《舊唐書 卷五 本紀第五 高宗下》“二年春正月甲寅,熒惑犯房。”)時皆未明應何人也。至四月,孝敬皇帝薨於合璧宮之綺雲殿。宮中方解應者乃諡為孝敬皇帝之皇太子。痛悼餘,未有不畏天命者。”壽王看著院內寂寂綻放之梅花,言說道。


  十四 牡丹

  “聞章懷太子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卒(《全唐文補遺 第三輯 大唐故雍王贈章懷太子墓誌並序》(章懷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終於巴州之別館。春秋卅有一”)。有傳乃則天皇後遣丘神勣逼使殺之也。事確否?”


  “玉娘(即楊玉環),章懷太子居太子位,起謀逆心,於東宮私藏甲具數百。曆朝太子如此事者,皆為廢,概莫能外。此常事也。昔日承乾太子以數言即行易儲,況章懷太子東宮具藏甲具數百乎?曆朝太子為廢,多不長久。昔承乾太子貞觀十七年為廢,未久即卒。況章懷太子調露二年(公元680年)事發,至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二月廿七日卒,為廢至卒,經數載也。至於文明元年(公元684年)太後命左金吾將軍丘神勣詣巴州,檢校故太子賢宅,以備外虞。丘神勣往巴州下。時在三月。章懷太子二月卒,未至而亡,此預則天皇後何事也?君王者,所言所行,具有實錄。則天皇後亦具。如此,閱則天皇後之《實錄》,可知也。所謂曆曆皆在者,安可偽以年月誣則天皇後乎?”(1、《資治通鑒 卷二百三 唐紀十九》(文明元年,公元684年)“三月……丘神勣至巴州,幽故太子賢於別室,逼令自殺。”2、《資治通鑒 卷二百三 唐紀十九 考異》“《(資治通鑒)考異》曰:則天《實錄》,賢死在二月,丘神勣往巴州下。舊本紀在三月。唐曆,遣神勣、舉哀、追封皆有日。今從之。則章懷太子卒,非因則天皇後之遣丘神勣也。”3、《資治通鑒考異》乃司馬光於著《資治通鑒》同時著。4、《全唐文補遺 第三輯 大唐故雍王贈章懷太子墓誌並序》(章懷太子)“以文明元年二月廿七日終於巴州之別館。春秋卅有一”)

  “何世間於則天皇後,屢有以其子女言之者?”


  “玉娘(即楊玉環),父母子女,天之性也。帝王亦此。帝王子謀逆為廢,勢難免。孰能救之?為廢者慚懼兩發,少有能長久者。亦人情常也。則天皇後貴為皇後,身為人母,殺一子則少一子。宮中險惡地,自出之子女愈少,宮中之所處愈難。安有望其子皆死者?居皇後位而自所出之子嗣皆死者,譬若老樹無幹,勢將危矣。則天皇後豈不明此理者?”壽王言至此,神色間不免些黯然。


  “宮中險惡地,自出之子女愈少,宮中之所處愈難。安有望其子皆死者?居皇後位而自所出之子嗣皆死者,譬若老樹無幹,勢將危矣。則天皇後豈不明此理者?此真確言也。”壽王妃聞,不免亦些黯然。


  又日。


  “今日冰雪,院內梅花不知開未?不如且看會子——”


  壽王妃(即楊玉環)於院內。


  “呀,這般樣冰雪,梅花尚未得開,院內薔薇竟開之盛矣。且花形巨,徑至二指半餘,如玫瑰大小。花上尚餘冰雪。非暖室而冰雪薔薇開,當真奇事。”


  如何白蘭亦花開也?寒冬之月,薔薇、白蘭兩開,真曾未有見之奇也。


  (注:1、2012年冬至過,吾於江西九江市區家薔薇風雪盛開(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徑至二指半餘(6厘米),玫瑰大小。且風雪夜花開地夜間溫度攝氏0度下。是實證也,非妄言也,可為冬月薔薇於冰雪非暖房地可開之實例證。2、2016年夏、秋、立冬、冬臘、春,凡曆九月餘,吾於江西九江市區家白蘭花開五度。亦非於暖房之地。此亦實證,非為妄言)


  “此薔薇移來此院未及一載,冰雪而綻,真真奇事。白蘭尋常薰夏為芳,未見冬月綻者。此院白蘭冬日淩寒而綻,倒令人想起則天皇後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臘百花盛開事——


  皆謂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臘,卿相欲詐稱花發,請(則天皇後)幸(洛京)上苑,有所謀也。許之,尋疑有異圖,乃遣使宣詔雲雲。於是淩晨名花布苑,群臣鹹服其異——


  明朝遊上苑,火急報春知。花須連夜發,莫待曉風吹。(《全唐詩 卷五 則天皇後 臘日宣詔幸上苑》)。


  豈則天皇後帝位下詔,臘日上苑當真百花齊放耶?”


  “此確亦真。則天皇後登帝屢有神異。非止一端者。此亦為則天皇後帝位久,百官懾服因由一也。”


  “何有人言牡丹獨不發,至貶於洛京?此豈非靈異乎?”


  “此非所言也。安足信之。《臘日宣詔幸上苑》之催花詩係則天皇後於天授二年(公元691年)臘所作,上苑是於洛京,則天皇後亦於此。次日洛京上苑,百花俱發。群臣鹹歎神異。是百花冬臘齊放之於洛京也,牡丹亦其一。焉有惟牡丹不發,貶於洛京說。


  牡丹者,則天皇後至愛也,於天後之鄉之眾香精舍見之,以其花特異。歎洛京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洛京上苑)焉。由是,洛京牡丹,日月寢盛。(1、《全唐文 唐卷七百二十七 舒元輿 牡丹賦(有序)》2、《新唐書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 舒元輿》“(舒)元輿為《牡丹賦》一篇,時稱其工。死後,帝(唐文宗)觀牡丹,憑殿闌誦賦,為泣下”)

  牡丹名木芍藥,現之長安禁中有移之。佛寺亦盛。每歲牡丹開時,京中奇賞,無人不觀。玉娘(即楊玉環)若愛,可亦著人移焉。(唐 李濬《鬆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本記雲禁中為牡丹花”。注:牡丹一詞高宗朝即有。此見後附之詳據)”


  壽王言時,天寒愈浸。


  “原來如此。吾道何牡丹獨不發,原來亦花枝矣。說來當真神異。想則天皇後若愛牡丹,個中定有道理。則末吾亦愛之。”


  詳注:


  一、牡丹一詞見於唐時例證:

  1、《全唐文 唐卷七百二十七 舒元輿 牡丹賦(有序)》“天後之鄉西河也,有眾香精舍,下有牡丹,其花特異。天後歎上苑之有闕,因命移植焉。由此京國(洛陽)牡丹,日月寢盛。”


  據舊唐書 卷四 本紀第四 高宗上“ (顯慶)五年(公元660年)春正月甲子,(高宗)幸並州。……三月丙午,皇後(武後)宴親族鄰裏故舊於朝堂。”


  2、《新唐書 卷一百七十九 列傳第一百四 舒元輿》“(舒)元輿為《牡丹賦》一篇,時稱其工。死後,帝(唐文宗)觀牡丹,憑殿闌誦賦,為泣下”


  3、唐 蘇鶚《杜陽雜編 卷中》“大和九年(公元835年),誅王涯、鄭注後,仇士良專權恣意,上頗惡之,或登臨遊幸,雖百戲駢羅,未嚐為樂。……上(唐文宗)於內殿前看牡丹,翹足憑欄,忽吟舒元輿《牡丹賦》雲:“俯者如愁,仰者如語,合者如咽。”吟罷,方省元輿詞,不覺歎息良久,泣下沾臆。”)

  4、唐 李濬《鬆窗雜錄》“開元中,禁中初重木芍藥,即今牡丹也。(開元天寶)花呼木芍藥,本記雲禁中為牡丹花。”


  5、依舒元輿《牡丹賦 序》、《舊唐書》顯慶五年(公元660年)宮中已種牡丹。


  二、木芍藥一詞據宋《證類本草 卷第八 芍藥》“芍藥 圖經曰:芍藥,生中嶽川穀及丘陵,今處處有之,淮南者勝。(晉)崔豹《古今注》雲:芍藥有二種。有草芍藥、木芍藥。……安期生(《史記》載秦時人)服煉法雲:芍藥二種,一者金芍藥,二者木芍藥。


  三、依宋《證類本草 卷第八 芍藥》引晉崔豹《古今注》、秦安期生服煉法,木芍藥一詞唐之先已有。


  依唐 李濬《鬆窗雜錄》,唐宮中木芍藥即牡丹。


  四、綜據以上,木芍藥、牡丹,通稱也。


  五、唐玄宗時牡丹詩例則:


  1、《全唐詩 卷124 白牡丹 裴士淹》裴士淹,開元末,嚐為郎官。詩一首


  長安年少惜春殘,爭認慈恩紫牡丹。


  別有玉盤乘露冷,無人起就月中看。


  2、《全唐詩 卷128 紅牡丹 王維》王維,開元九年,進士擢第。


  綠豔閑且靜,紅衣淺複深。花心愁欲斷,春色豈知心。


  3、《全唐詩 卷196 牡丹 柳渾》柳渾,天寶初,擢進士第。


  近來無奈牡丹何,數十千錢買一顆。


  今朝始得分明見,也共戎葵不校多。


  六、吾從未從事過醫藥行業,亦未曾為醫或醫藥類相關工作。然所閱書籍涉麵甚廣,甚至醫書者。


  七、1、2012年冬至過,吾於江西九江市區家薔薇風雪盛開(露天非暖房也),其花形尤巨,徑至二指半餘(6厘米),玫瑰大小。且風雪夜花開地夜間溫度攝氏0度下。是實證也,非妄言也,可為冬月薔薇於冰雪非暖房地可開之實例證。


  2、2016年夏、秋、立冬、冬臘、春,凡曆九月餘,吾於江西九江市區家白蘭花開五度。亦非於暖房之地。此亦實證,非為妄言)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