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萬花小說>书库>都市青春>贖清> 第161章 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著花

第161章 蒼龍日暮還行雨 老樹春深更著花

  這日一早。


  陶廳判找到了陳柯,告訴他一個大好消息:“郡主,錢糧終於送到了!”


  “真的?”


  陳柯正在吃早飯。聽到這個消息馬上放下筷子,一起和陶廳判趕到了府庫衙門。


  衙門外的硬土路上,停著一長排馬車和騾車。


  為首的官員看見陳柯,連忙上前打了個跪千:“奴才永昌知府應寄,叩見主子!”


  陳柯連忙上前扶住了他,說道:“哎呀,隻是押送一些錢糧,怎麽勞動你堂堂知府親勞親為。”


  應知府笑道:“這是布政使親自交代的,說如今州府艱難,這些錢糧都是命根子。奴才唯恐有個閃失,不親眼看見心裏不踏實啊。”


  說完之後,陶廳判也上前打了個跪千:“下官騰越廳判陶潛,見過知府大人。”


  “哎呀,老前輩不要如此。”


  應知府也連忙將陶廳判摻扶了起來。


  之後他展了展手,說道:“這裏是一萬八千兩銀子,還有一萬石糧米,是夏將軍這個月的糧餉。”


  陶廳判點點頭,馬上讓庫使過來,讓他們一同護送至夏國相的駐軍營帳。


  看著那些吱悠悠出發的車隊,陳柯也感慨養一隊軍馬當真是不容易。


  夏國相駐邊的軍隊有五千人,士卒每月的餉銀三兩,祿米五鬥。


  就是說一個日日操練的將士,每天隻有一斤半口糧。每月三銀子的花費,是旗丁的最低標準。


  但就是這樣,陳柯全部的家當拿出來,最多供養這隊軍馬一年半載。


  “主子,後麵是您調撥過來的錢糧,請點收入庫。”


  就在陳柯出神的時候,應知府喚了他一句。陳柯也連忙點點頭,之後讓倉大使和庫大使點收入庫。


  陳柯這次兌出了一萬兩現銀,還花了一萬兩銀子買來了八千石糧食,一萬石雜糧。畢竟考慮到雲貴現在的境況,他都是掏的自己的錢。


  陶廳判當然也知道這一點,早就把倉庫分揀了一遍。陳柯的私人錢糧分開入庫。


  錢糧入庫之後,時間整過了一個上午。


  和陶廳判請應知府他們留下吃飯,席間陳柯便問了一下雲貴貿易方便的事情。


  畢竟他以後開工廠,必然需要有銷售貨物的渠道。


  市場經濟分為外向型和內向型。陳柯現在沒條件做國際貿易,所以隻能先開辟一點周邊市場了。


  應知府對這方麵倒挺在行,說郭壯圖掌管雲貴府庫,與內地省份還有南方諸國都有生意。


  市麵上主要的流通,一般是鹽,茶,布,上等生意是瓷器,玻璃,絲綢。


  騰越和永昌最近,中間就隻隔了一條怒江。如果發展經濟,永昌是最方便的周轉門戶。


  於是陳柯把在騰越賣不出去的鋼筆,牙刷牙粉,肥皂等東西送了幾件樣子給應知府。讓他有空推銷一下。


  應知府一拿到鋼筆,就被這東西吸引住了。


  雖然寫起來還不太習慣,但這種筆實在是方便。吸飽一次墨可以帶在身上隨時拿出來,非常適合官員使用。


  他對牙刷,牙粉,肥皂也是讚不絕口。畢竟官商不同於百姓,更注重個人整潔。


  應知府說,這兩樣東西應該能走俏。至於賣什麽價錢,還得看市場行情如何了。隻怕各地能工巧匠極多,怕賣不了幾天就有人開始仿造,希望陳柯有個心理準備。


  陳柯當然不會懷疑國人的山寨技術。所以他暫時沒搞什麽專利政策,根本毫無意義。


  吃完飯後,應知府也不多客套,隻說道:“這次外出,已經用了七日。在下還得馬上回轉複命,不敢耽誤。郡主,陶大人,後會有期了!”


  陳柯他們也一路送出城去。應知府帶著從人們上馬,很快就出了東門,一路回返。


  陶廳判跟著陳柯回到府衙,說道:“郡主,如今錢糧已經送來,是否可以開始招募勞工了?”


  陳柯說道:“當然,隻是一開始不要招募太多。而且我們要稍微分散一點,比如木坊招他二十個,煤窖和礦窖各招五十個,泥瓦坊招二百個。長短工都有,也不引人注意。”


  陶廳判有些不解:“泥瓦坊招募二百個勞工,這是準備做什麽?”


  陳柯笑了笑:“修路。”


  ……


  幾天後,時節到了早春二月。騰越開始了春耕。


  開明士紳李鄉紳他們,果然也說服了周邊的一些開明農民。


  他們整合了田地,合並生產資料,把土地承包給種地能手。在金蟬寺僧人的指導下開始新的生產形式。


  另一些把土地租讓出去的農民,正好就趕上了府廳做好規劃的基建工程。終於開始招工。


  因為事先郡主先放出狠話,說免了差役。


  結果陶廳判偏偏和她唱反調,鬧到最後需要衙門裏掏錢招募勞工。


  這不光讓百姓覺得好笑,覺得新來的郡主年輕不懂事。


  衙門裏那些不怎麽做事,也不理解“抬石頭”的官員們,更是覺得看了一場好戲。


  邑主和行政長官不和,是這些人巴不得事情。


  當然這些都無礙大局。招工的告示貼出來後,不管是識字的還是不識字的,都跑過去看。


  官坊招募勞工,待遇自然挺高。每天管三頓飽飯不說,月底還能領八百錢的工錢。


  這讓不少有閑功夫的人都踴躍報名。


  “這年過完了啊,趕圩的日子就少了。趁著清閑,不如賺兩個小錢,還省了飯。這活倒是幹了!”


  “我就算了吧,承包了五人份的地,還等著插秧呢。今天免了差役,這整個人都輕鬆了……”


  第一次,老百姓有了自主選擇職業的權利。


  陳柯在這幾天,同樣也做好了相當的準備。煤窖的工作比較危險,他和這裏的朗官叮囑得很仔細。


  至於泥瓦坊的工作,就安排得更細致了。


  除了尚未完工的水壩之外,他們還要負責開始籌建由騰越主城通往芒町的道路,修建的要求陳柯也仔細的做了陳述,甚至也畫了圖紙。


  陳柯要修的是馬路。不是意外遇上石應朋這樣人才,他還沒有如此大膽的決定。


  石應朋看過圖紙,也馬上明白這種道路的好處,保證一定會把這條路修到最好。


  把事情都安排停當之後。


  這天上午,陳柯親自出西門,給胡逸之,李西華,盧一峰他們送行。


  十幾輛騾車上,是五千多口新打造的鋼口農具。


  陳柯並沒有耽誤太久,就解決了河套地區的當務之急,讓盧一峰差點不能相信這是真的。


  “主子,奴才替果敢的老百姓謝謝您了!”


  陳柯說道:“盧知縣不要這麽說,你安頓邊務,我這裏必然盡力而為。”


  又對胡逸之和李西華說道:“二位,河套的事情就拜托了。我這裏實在是脫不開身,等日後抽出時間,一定要親自去往河套看一看。”


  胡逸之拱手道:“還郡主請留步,老臣已經留下四名僧人在城中,繼續相關事宜。料然無事。”


  李西華也說道:“臣一定把桉樹種活,郡主若去河套,必然不是之前的模樣!”


  “請!”


  很快,盧一峰讓從人牽動騾馬,向著山野小徑而去。胡逸之和李西華也毅然邁開腳步。


  陳柯看著他們的背影,長長的吐出了一口氣。微微打了一拱,這才依依不舍的向著城中而回。


  不過他自然沒有回去衙門,而是視察了一下剛剛動工的市政建設。


  城北門外如今已經開始鏟地挖渠,修建路基。


  芒町壩子也向城北方向動工。兩隊人馬各有六十人,每隊各有一個副郎官和幾名匠師指揮修築,井井有條。


  來到芒町之後,小壩子內的水庫也已營造好了大半。那墩實的厚壁固如泰山,隻等建成之後閉閘就能關庫蓄水。


  煤窖和礦窖外,木匠們已經鋪好的整條木軌,安裝了第二輛木軌車。


  這極大提高了運輸速度,源源不斷的向著周圍作坊提供著日益增加的各種原料。


  因修路被砍筏的樹木,也被木坊的郎官分揀之後,由勞工運送到了芒町當木柴或木料。偶爾有那麽一兩株紫檀,黃梨木,則會送回府庫留存。


  如此,芒町不再砍筏就近的樹木。官府還組織一些勞工上山植木,綠化還林。


  有了勞工,官坊裏許多苦力都可以指派他們做。省去了很多心力。


  到了中午,勞工們結束了工作,燒火開飯。


  在原始地貌的山林間奔走,這種勞動量是相當大的。因此陳柯給的夥食也相當奢侈,每天三頓都有五成細糧,湯水更是能聞到肉味的油渣湯。


  所以這些人雖然做的是體力活,但身體沒有垮。人越鍛煉越精神。


  “人就是財富。勞工待遇好了,他們的工作效率就越高,回饋給社會的價值也就越大。”


  正如陳柯所說,自願上工的人,其勞動性和強征的民夫不可同日而語。每天去工地,都能夠看到明顯的變化。


  監工們的職責也輕鬆了許多,不用拿著鞭子在後麵抽。勞工的幹勁一直充足。


  如此隻過了半個月,城外的路基就已經挖好了二三裏。


  北城門口,還有芒町壩子南口,都已經開始鋪碎石砂土,用石碾子修築路麵了。


  按照這個進度,隻用兩三個月工期就能完成。路麵最後還要鋪上水泥,成為硬質路麵。


  這條路有兩丈多寬,成拱型,兩側還有排水溝。


  兩個壩子之間原本沒有平展的地帶,隻有人踩出來的曲折的小徑。但勞工們用火燒水激的方法,鏟丘填窪,已經盡可能的讓路麵平直。


  這在其他州府別說半個月,半年都未必能修出一條普通的土路。


  “人天生都會勞動,更願意勞動。但人天生都不願意被強迫當苦力。封建社會生產力低下,不光是科技問題,更多的還是社會製度問題。”


  原本還擔心古代人無法適應新的生產形式,結果隻用了十多天就打消了顧慮。


  當然,如此的工程,自然需要好的勞動器具。鐵匠鋪裏,工匠們正欣喜的往泥模裏倒著鋼水。


  和當初的興安鐵器鋪一樣,他們都被這種快速煉鋼的神器迷倒了,工作熱情同樣高漲。


  孫興成他們更是開始熟練基板的製作,用鐵母燒製陶模。


  雖然起步的時候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但母模一成,陶模的燒製便能批量出品,成品鋼具也隨之批量鑄造。


  無論是農具,還是現在使用的各種修築器械,現在都已經有了標準公差的雛形。


  大小相當,質量相當。


  除了沒有精確打磨到公差以內,“標準”這個概念已經慢慢成為他們的工藝習慣。


  用俗話所,就是“一個模子裏刻出來的”。


  與他們一樣的還有木坊。木坊製作出來的第二輛木軌車,沒有再發生“不配套”的事件。


  其他的作坊,比如製作的鋼筆,不同的筆帽也能互相調換。哪怕是肥皂這樣的生活用品,不同的瓷缸中發酵出來質量也是差不多的。


  “越來越近了,很快就能步入工業化了。”


  陳柯拿著木坊製作的螺帽,還有鐵器鋪製作的螺釘,微微一擰。螺帽這回終於擰上去了,而且手感順滑。


  在他的堅持下,騰越的官民隻用了一個月左右,就完成了工業格命前一百多年的理論準備。

上一章目录+书签下一章